全文請點閱


 


初版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本文出自南亭和尚全集140至142頁__南亭法師西元1957年初夏寫於_市濟南路二段四十四號華嚴蓮社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二)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三)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四)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五)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六)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七)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八)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九)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上面這千二百五十人,都不是一般普通的出家人,他們都是已經證到大阿羅漢果的聖人。他們的名字、人品、道學,都是大眾所知所識,而公認他們為了不起的人了。


 


什麼叫做大阿羅漢呢?阿羅漢譯成國語是「無生」「應供」「殺賊」。比丘是羅漢的因,羅漢是比丘的果。按殺盜淫妄,是生死根本,比丘奉行佛所制定的戒條,淨修梵行,斷去了生死的根苗,證得了阿羅漢以後,不再受生受死,所以叫無生。貪瞋癡愛的煩惱,能夠賊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比丘奉行佛戒,用禪定的工夫,控制住自己的心理,如看守猿猴一樣,斷盡了煩惱,猶如將盜賊殺死,再不被他破壞,所以叫殺賊,阿羅漢,在當比丘的時候,專行乞食的生活,勤修梵行,不起貪瞋癡,不造殺盜淫,所以到了證果以後,應當受到天上人間的供養,所以叫應供。這等於一個對國家民族有特殊貢獻的人,應當由政府擔負他的生活費用一樣。大者,因這千二百五十阿羅漢,皆是群眾中的上首,有輔助世尊,弘揚教法的功勞,所以稱大。既然是群眾中的上首,當然為眾人所知所識,所以又稱眾所知識。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冕樓馱。


 


上文說: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哪末!是那些阿羅漢呢?由長老舍利弗以下,共舉出十六位阿羅漢來做代表,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阿羅漢,我們經常都稱羅漢,大廟的大殿上兩旁邊所供的那一排一排的金人,那都是羅漢。我們的習慣,稱這許多阿羅漢叫尊者,就是說:他們都是很尊貴的。下面我都稱他們為尊者,請各位記住。這十六位尊者,讓我一一講給各位聽:


 


第一位、長老舍利弗。長老,是年紀很大,修行的年代很久,道德學問,都居在一等的地位,所以稱為長老。但長老的這個尊貴稱呼,不祇是舍利弗一人,第二位也可以稱長老目犍連,乃至第十六位長老阿冕樓陀。所以長老的兩個字,是一直貫下去的。


 


舍利弗的舍利,譯成國語是鶖鷺,弗字譯成國語,是兒子的子。鶖鷺是一種鳥兒的名稱,這一種鳥兒的眼睛銳利得很。舍利弗的母親,生下來眼睛像鶖鷺一樣的銳利,所以取名叫鶖鷺。印度人又有帶上父母名字而為兒女取名字的風俗,因為舍利弗是鶖鷺的兒子,所以叫鶖鷺子,有時略去一個字就叫鶖子。


 


舍利佛的母親,很有學問,辯才也好。舍利弗的母舅,學問更大。常常歡喜與舍利弗的母親辯駁道理,但總是舅舅打勝仗。自從懷了舍利弗在肚裡,他母親就常常勝利,他母舅考慮到,他現在懷了外甥在肚裡,智慧頓然的大了起來,這外甥必定是個大智慧的人,假如他出世長大了,我和他辯論起來,到那時辯論不過外甥,豈不丟人。於是入山十八年,專門讀五印度的書,連指甲都沒有空來剪,指甲長得很長,所以後人都叫他做長爪梵志。舍利弗出世以後,八歲就讀遍了五印度的書,十六個國家裡的學者都講他不過。可是舍利弗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和目犍連兩人是好朋友,兩個人曾經互相約定說:我們如果遇到更好的法門,都要互相告訴,不得獨享。有一天,目犍連在路上碰到一個著袈裟的比丘,手上拿了錫杖,走在路上,嘴裡唱著了。他唱的是: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目犍連聽到這幾句話,直如轟雷一樣,震動了他的心弦,覺得從來沒聽見過,馬上心開意解,證入了緣生的性理,成了阿羅漢。隨時請問那比丘的名姓。比丘說:我叫馬勝。又問,你這話是那裡學來的?比丘說:是我師釋迦牟尼佛獨特的見解。目犍連很快的找到舍利弗,告訴他這話,舍利弗一聽也頓然大悟。兩人於是同去見佛,隨時出家當了比丘,七天就精通了佛法,所以佛稱他為智慧第一。並且把他們各各所領導的學生,也都接引出了家,都在千二百五十人之內。


 


舍利弗的母舅,長爪梵志,等他讀好了書,回來準備和外甥辯論的時候,舍利弗到已經隨佛出家了。他不相信,他以為還有什麼人的智慧,能超過他的外甥,那真是怪事。於是去和佛辯論,辯論的結果,是慘遭失敗,他因而也出了家,當了比丘。這是舍利弗出家的故事。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在上次已將長老舍利弗一句講完,今天講到第二位尊者「摩訶目犍連」。


 


摩訶譯成國語,為大小的大。目犍連,譯成國語為采菽氏。連貫起來說:就是大目犍連,或大采菽氏。這位尊者,在釋迦世尊座下的諸大弟子中是神通第一。


 


其實,目犍連是姓,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樹木的名字,他的母親沒有兒子,因禱告拘律陀樹神而生的,所以就叫他拘律陀。什麼叫神通呢?神者變化莫測,通者無障無礙。比如說:我們生下來是男人,決不會頓然變成女人;生下來是女人,也不會頓然變成男人,得神通的人。可以隨意變化,所以叫變化不測。我們走起路來,稍遠一點的就得要乘車;遇有江河阻路,必得要乘船。即使現在有飛機,可以飛越海洋、高山峻嶺,但還離不開物質,機件失靈,馬上就出亂子。何況乎一道牆壁,就能阻礙我們的出路;一張紙頭的障隔,我們就看不見。得神通的人,飛行自在,山河不能為阻,眼睛能遠視,耳朵能遙聞,所以說:無障無礙謂之通。目犍連尊者,曾經降過毒龍。和外道鬥法,曾經移過山。琉璃王誅釋種的時候,他曾把佛陀的親戚故舊,攝在吃飯的缽裡,伸手舉到梵天以上,而想救活他們,所以叫他做神通第一。


 


第三位尊者是「摩訶迦葉」。


 


摩訶,仍然譯為大,迦葉,譯成國語為飲光,是他的姓,名字叫畢波羅。在釋迦世尊的大弟子中,是頭陀第一。


 


為什麼姓飲光呢?因為他在過去世,曾經充當過冶金的技術師。他和一個女人,把自己所藏的一點金子,莊嚴佛像,所以感到生生世世,身上總是有閃爍的金光。而且這光都比其他有光的人大,等於能吞滅其餘的光,所以叫飲光。頭陀第一的頭陀,譯成國語為抖擻或者苦行,也可以說抖擻精神,修行苦行。苦行,就是在享受上都是很苦的。譬如住是住在寂寞的山林。喫祇是中午吃一餐,還要自己去乞化。穿的祇是規定的三件衣裳。夜間在亂墳灘上打坐。因為人類都有同樣的欲望,這欲望就是官做得高,薪俸拿得多,使得合家眷屬,生活美滿。經商的,種田的,做工的工作儘管不同,而豐衣足食,高貴的享受觀念,則無不同。一人如此,人人如此,則此爭彼奪,勝者笑,敗者哭,造成社會的不安。所以佛的制度,把出家比丘的生活,減低到最低的程度,而行頭陀行的比丘,他們的生活,則更為艱苦,差不多連一間茅蓬都沒有。山林水邊,墳墓之旁,那裡都可以住上一宿,他照樣活上個百兒八十歲。人類不合理的欲望,好像是與生俱來,用高壓的手段是沒有用的。佛教徒的質樸生活,乃是以身作則,具有一種釜底抽薪作用。像迦葉尊者這樣的苦行,以極普通的生活作比較,還要更苦到幾倍,可是他一直到老,都堅持著這苦行的生活。雖然釋迦世尊,可憐他的年老,命令他放棄苦行,他都不肯。因此釋迦世尊,特別看重他,將正法眼藏傳給他,而為禪宗的第一代祖師。後來釋迦世尊涅槃以後,他又負責召集得神通的諸大阿羅漢,將釋迦世尊所說的經藏,所制的戒律,一一結集起來,一一傳到現在,這都是迦葉尊者的功勞。迦葉尊者,既經結集三藏以後,把正法眼藏傳給阿難尊者為第二祖。他就捧著釋迦世尊傳給他的金襴袈裟到南天竺,雞足山中入定,等待彌勒佛下生人間,將這袈裟傳給彌勒佛。我們看,迦葉尊者為佛教的一片苦心,多麼值得我們景仰啊!


 


現在又講到第四位尊者「摩訶迦旃延」。


 


摩訶是國語的大。迦旃延,譯成國語為文飾,文章的文,裝飾的飾。在釋迦世尊的諸大弟子中,他是論議第一。


 


論議,就是運用語言文字,反復辯論一切的事理,如果我們討論一件事理,不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術,而直率的說來,或詞藻不夠美麗,理由不夠充足,就不能使讀者聽者,心悅誠服。迦旃延尊者,演講的技術,特別高明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文飾。而釋迦世尊也讚譽他是說法人中,最為第一。這光榮的頭銜,等於現在的贈送博士學位一樣。


 


曾經有無神論者的外道,詰問迦旃延尊者說:你們以為人死而靈性不滅,那末,人死了以後,如果是受苦的話,不是應該還回到人間來麼?迦旃延尊者說:這譬如犯罪的人,已經判了死刑,他還能回到家裡來麼!外道又問:人死了以後,如果生在天上,行動是自由的,總應該回到人間來看看吧,迦旃延尊者說:人間是苦海。譬如一個人,墮在糞坑裡,既然跑出糞坑,決定不會再回到裡面去的。人死如果生了天,那肯再回到這像糞坑一樣的苦海裡來呢?這都是迦旃延尊者,善於議論的證據。


 


第五位尊者是:「摩訶拘絺羅」。


 


摩訶譯大如前。拘絺羅,譯成國語是膝頭的膝,合攏起來說就是大膝。大概這位尊者的膝頭很大,從形貌上的特徵而定的這個名字。他在釋迦世尊座下的諸大弟子中,是答問第一。


 


拘絺羅尊者,是舍利弗尊者的母舅,這在講舍利弗的時候,曾經講過,他因姐姐懷了肚子,就辯論他不過,就預先知道他這外甥將來智慧一定很大。所以馬上發憤遊學,充實學問,以便將來好和他的外甥辯論。因此他忙得連指甲都沒空剪,所以人都喊他為長爪梵志。等到他書讀好了,來尋外甥辯論時,但舍利弗尊者已經隨佛出家而作比丘了。他很憤慨的說:瞿曇是什麼人,敢收我的外甥做徒弟,想必他的智慧比我外甥還要大,我倒要去和他談談呢。於是帶著一股驕傲的神氣,走到釋迦世尊座前,口喊瞿曇!我願和你辯論。釋迦世尊對他一笑說:你輸了怎麼說?長爪梵志說:我輸了願意殺頭以謝。釋迦世尊說:那麼!你提出主要的論題來!長爪梵志說:我一切法不受。世尊反問他說:你說的這句話受不受呢?長爪梵志,沈思了半響說:我輸了,請你拿刀來殺我的頭釋迦世尊說:我法中,沒有殺頭,祇有剃髮。長爪梵志,深感世尊不殺之恩,又肯為他剃髮,收他做徒弟,不禁踴躍歡喜,隨佛出家,後來也成了大阿羅漢,就是這位拘絺羅尊者。因為尊者。得到四無礙辯才,善於答復問難,所以稱他為答問第一。


 


在這裡我要請問各位,長爪梵志,怎麼為釋迦世尊一反問,就自以為輸了,試想一想!


 


再講第六位尊者是:「離婆多」。


 


離婆多譯成國語是星宿,(宿讀秀)我們每晚上仰起面孔來向天空裡看,那一點一點閃爍而有光的東西,就是叫星宿。離婆多又可以譯成室宿。室是房室的室。室宿,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他的父母,因沒有兒子,常常禱告室宿,因而懷孕生子,所以取名叫室宿,這位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稱為無倒亂第一。無倒亂者,就是對於一切事理,認識得很清楚,不顛倒,不錯亂。向下講第七位尊者:名字叫「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譯成國語叫大路邊生,這位尊者,僅持半偈,就得了道果,成了阿羅漢。


 


他為什麼叫大路邊生呢?因為他的母親,懷他在肚子裡,將要足月的時候,就回母家生產,沒有能達到母家,在半路上就生下他來了。最奇怪的是,他和他的弟弟,都是這樣生下來的。所以一個叫大路邊生,一個叫小路邊生。周利槃陀伽,就是大路邊生,大小不是說路的大小,乃是指他兄弟倆,出生的先後。這位周利槃陀伽尊者,生性非常之笨,出家很久,什麼都不懂。他有一位先出家的哥哥,討厭他笨,勒令他還俗去。他不肯回去,但又不敢不回去,他跑到門外,倚門而哭。事有湊巧,剛好釋迦牟尼佛,從外面回來,看到了他在哭,很可憐他,就不讓他回去,教他念「掃帚」兩個字。可是他記了「掃」忘了「帚」。說也奇怪,久而久之,他竟會開悟而得了阿羅漢果。這也可算是,天下無難事,最怕用心人。修行學道,本不是件容易事,要拿出蚊子釘鐵牛的工夫來。周利槃陀伽,這故事,可以勉勵我們學佛的人,千萬不要自己以為太笨,自暴自棄的不肯用功。


 


第八位尊者,名叫「難陀」。難陀,譯成國語為歡喜。


 


佛陀的弟子中,有三個難陀,一個叫阿難陀,一個叫孫陀羅難陀,這一位叫難陀,他是佛的親弟。因為他的相貌特別好,所以稱他是儀容第一。


 


第九位尊者名「阿難陀」。


 


阿難陀,譯成國語為慶喜,又名叫無染,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白飯王的王子,在釋迦尊座下的諸大弟子中,號稱多聞第一。多數地方都減去一個陀字而稱他為阿難。


 


 


 


阿難兩字譯成國語叫慶喜。他為什麼叫慶喜呢?因為他降生到這人間世來的時候,正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一天。出家修行的王太子成了道,王宮裡生了王子,這兩重喜事報到淨飯王宮裡,淨飯王特別高興,所以為他取名叫慶喜。又為什麼叫無染呢?因為他出家以後,曾經隨釋迦世尊到過天宮、龍宮。這些地方不但是宮殿巍峨,飲食香美,就是女人的美麗,也要超過人間的女人百千萬倍。但是阿難尊者,對於這些富有誘惑性的環境,心理上沒有絲毫的染著,因此所以叫無染。然則,楞嚴經上說他為摩登伽女之所惑亂,幾幾乎毀了戒體的話。足見那是他的方便示現,借此機會,產生了一部楞嚴經,而流傳下楞嚴大定的修持法門,這正是阿難尊者的偉大。


 


阿難尊者,在王宮裡,享受了二十年王子的高貴生活。在二十五歲的那年,釋迦世尊就感化他出了家,而為釋迦世尊當侍者。阿難尊者的出家,距佛成道已二十五年,所以他出家時,對釋迦世尊唯一的要求,就是過去二十五年已說過的法,要和他一一補習,釋迦世尊對他的要求,一一答應。阿難尊者的記憶力特別強,所補習的二十五年所說的法,和二十五年當侍者期間所聽的法,他都能記得,夠得上稱博聞強記,所以釋迦世尊稱他為多聞第一。


 


後來釋迦世尊滅度了,他遵照迦葉尊者的指導,把釋迦世尊所說的教法,一一都結集起來,因此佛教才能流傳這麼廣和這麼長久。所以我們今日還有佛經可讀,應該要感謝阿難尊者。


 


還有釋迦世尊的原意,是不許女人出家的。因為女人一經出家,要減少正法住世五百年,所以佛的姨母摩訶波闍跋提夫人,幾度要求出家,佛皆不許。後來經不起阿難尊者的反復辯論,佛才立下了八敬法的規矩,允許女人出家當尼姑。因此出家的女尼,也要感謝阿難尊者的。


 


迦葉尊者,受釋迦世尊的勞囑,傳佛心印,為禪宗第一祖。迦葉尊者後來就傳給阿難尊者。所以阿難尊者,不但為傳流我佛法藏的第一人,也是禪宗傳佛心印的第二代祖師。


 


摩竭提國,阿闍世王是最崇拜阿難尊者的。阿闍世王常常聽到許多大尊者的入滅,但恨都不能親見。所以他曾與阿難尊者約定,尊者入滅,必須遣人告我!我當修最後供養!阿難尊者答應了。等到阿難尊者入滅的時候,遣人告訴阿闍世王,正值阿闍世王午睡,侍從的人,不敢通報。阿難尊者等他不到,就踴身虛空,現許多神變,然後以三昧火自己焚身,落下來的舍利,如雨點一樣,他因當地人對舍利爭取,甚至可以動起刀兵來。所以他入滅的地方,正當恆河的上空使恆河兩岸的信徒,都可以有得到舍利的機會。阿闍世王,一覺醒來,才得到這消息,趕快奔到恆河邊,但已不見阿難尊者蹤影,不禁號啕大哭,幾乎悶絕。不得而已,祇有禮拜讚歎,拾取舍利,歸國造塔供養。阿難尊者的感人之深,於此也可以想見了。


 


第十位尊者名「羅侯羅」。譯成國語名覆障,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


 


羅侯羅是釋迦世尊的兒子,他為什麼叫覆障呢?覆是蓋覆的覆,障是障礙的障,阻礙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在十七歲的時候,因遊觀四門,見生老病死,為著自己脫離苦海,也為著救度他人脫離苦海,早已存著出家修行,追求真理的志願,他與耶輸陀羅的結婚,以及生子,皆是被他的父王所迫,沒有辦法的舉動。因為淨飯大王想盡了方法,要使太子放棄出家的志願,譬如為他建築三時殿,以備他冷、熱、不冷不熱的時候起居。增加美女,供他娛樂。但是這些,太子都不把他放在眼睛裡,他日夜所企求的唯有出家。淨飯王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談老實話了。他說:你要出家,我不留你,但你不能眼看著我絕後,至少你要為我生下一個孫子來,以備將來,紹繼王位,我對祖宗的責任也好有個交代。這在淨飯王心眼兒裡,以為兒子不是可以一說就生的,不過借此以為留難他的方法罷了,可是身為太子的釋迦牟尼佛,對於父王的這一點願心,一方面加以原諒,一方面他以為生兒子也不是一件多大的難事。因此默默應允了父王的請求。回到宮裡,指著耶輸陀 羅 夫人的肚子說:卻後六年,當生貴子。同時耶輸陀 羅 夫人也有一種特異的感覺,感覺到似乎有了身孕,釋迦牟尼佛不久也就出家了。所以釋迦牟尼佛,雖然有娶妻生子的名目,但始終是清淨,而無一毫染污的,卻後六年,果然羅侯羅降生,淨飯王與耶輸陀羅翁媳倆,也因此解除了無比的寂寞與悲哀。然而因為羅侯羅未入胎以前,障礙了釋迦牟尼佛的出家;同時羅侯羅在過去世,曾經因頑皮而閉塞了一個老鼠洞,使老鼠六天不見光亮,不得飲食。所以他很多次數感到住在母胎裡六年的果報,因這兩個原因,所以叫覆障。


 


羅侯羅出生以後,雖然是淨飯王和耶輸陀 羅 夫人的安心丸。但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思想,畢竟與人不同。他以為人世間富貴榮華的炫赫,夫妻兒女的團聚,都等於戲臺上的戲劇,粉墨登場,鑼鼓喧天,喝采叫好,像煞有意思。及至戲劇終了,看戲的人紛紛作鳥獸散。戲臺上一片漆黑,熱鬧與冷落頓時就是兩個境界。我們看吧!一個大人物,在臺上的時候,有薪俸可拿,有大房子的配給,有現成的汽車可坐,小兒女上學,總以汽車接送。一下了臺,甚至一口氣不來,樹倒猢猻散,什麼都沒有了,門前冷落車馬稀,那種落寞悽慘,真是夠他妻兒的難受。釋迦牟尼佛,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他不願意他的兒子,享受那如石火電光一樣,不長久的榮華。等到羅侯羅九歲的時候,就派遣目連到王宮裡,把他接到身邊,叫舍利弗為他剃度出家,當小沙彌。羅侯羅是淨飯王和耶輸陀 羅 夫人的第二生命,羅侯羅的出家,當然很費了目連尊者的一番唇舌。因為世間的恩愛,難捨難分。所以後來,淨飯王經過世尊的教化證了初果,耶輸陀羅索性也出了家,當了尼姑,在法華會上和他的兒子,一同受記作佛。這在釋迦世尊,算是以智慧劍斬斷世間生死根本的情愛,而給予他們的真生命。羅侯羅以小王太子的身份出家,淨飯王愛憐孫子幼小,恐怕他受不了那出家的孤寂。所以在釋迦種族中,選了不少的王孫公子跟他一道兒出家。羅侯羅也自以為是世尊的兒子,很頑皮而不受教化。但他也是乘願而來,輔揚世尊的大化的,所以骨子裡,他的用心很好,因此釋迦世尊稱讚他說:羅侯羅密行,唯我能知之。密行就是暗地裡的修行,人不曉得,所以叫密行第一。


 


今天再講第十一位尊者「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譯成國語叫「牛司」。十大弟子中是受天供養第一。


 


牛司的牛,是牛馬的牛,司是口旁加上,官廳裡稱上級官為上司的司。司者,倒嚼的意思。牛的吃草,都是很快的把他嚥下去,喫完了然後伏在地下,很安閒的把那喫下去的草,一口一口的吐出來,慢慢的細嚼,這在我們叫他做倒嚼。憍梵波提尊者,因為他過去生中,曾經輕弄過沙門,指沙門為牛,因此他就五百世墮落為牛。因為五百世墮落為牛,他雖然罪業滿了,轉生為人,但他那倒嚼的習氣,一下子除不了。因此他不管有人沒人,他的那張嘴巴,上下唇是要常常的去搬動,所以大家趕著他叫牛司,以為取笑。同時也就以牛司出名而埋沒了真的姓名。


 


他為什麼叫受天供養第一呢?因為他那倒嚼的習氣,同道們看到他都很好笑,有時趕著戲弄他。佛教是講因果與威儀的,他今生戲弄他人,來生你就要受著這果報。同時在大眾會下,嘻皮笑臉,有失威儀,太不像話。而且他已證得阿羅漢果,有六神通。所以釋迦世尊就打發他到某一天上,尸利沙花園裡去居住,因此他不要托缽乞化,受天上天眾的供養。釋迦世尊在地上曾經率領一千多師兄弟遊行教化,遇到荒年化不到米飯,喫了三個月的馬麥。馬麥就是大麥,是馬喫的東西,所以叫馬麥。以世尊的福報,尚且喫這個苦頭,他卻安居天上,受天人供養,所以叫受天供第一。


 


第十二位尊者的法號是:「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譯成國語是不動,頗羅墮是利根。上三字是名,下面三個字是姓。


 


名在前面,姓在後頭,據蓮池大師說:「這位尊者同族有十八人,他的名字放在前面,以表示與其餘的族人不同。其實姓名的倒置,是外國人常有的事,外國人的名姓,不一定和中國人的名姓,有什麼字派班輩的拘束。


 


這位尊者,在一般大寺廟十八羅漢的塑像裡,相貌非常清瘦,白而長的眉毛,長度過了膝頭。在律藏裡關於這位尊者,有一段故事式的記載說:有一位樹提長者,以栴檀木雕刻成一個喫飯的缽,放置在一根很高的剎杆兒的頂上。遍告在場的各位尊者說:誰能以神通力將栴檀木缽取下,我就贈送給誰。賓頭盧尊者奮身騰空取下。可是老師釋迦牟尼佛大不以為然。因為這在已證阿羅漢果位的羅漢,自是一種遊戲三昧。但未證聖果的凡夫太多了,在凡夫眼界裡,這是妖異惑眾的舉動,反而要引起一般人的謗毀。所以釋迦世尊將賓頭盧尊者呵斥一番,並且勒令他不許入滅,留身在人間,受人供養,以種福田。五代時,吳越王錢鏐,篤信佛法,曾設千僧大齋,把首席的位置空著,等待聖者,白髮長眉的賓頭盧尊者,果然凌空而來,接受供養。


 


還有法苑珠林,卷二十七,曾引四分律,說了一個有關賓頭盧尊者的故事。四分律說:賓頭盧羅漢,本是拘睒彌國,優填王的臣下,他老早皈依了世尊座下為在家弟子。由於他的精勤苦行,感動了優填王。優填王本身也是篤信佛教的,所以很同情他,乾脆的就放他出家,讓他專心壹志的修行,而且很快的就證得阿羅漢果。優填王從此以後對他更加禮敬。賓頭盧尊者,住的地方離城二十餘里,優填王常常帶著隨員,出城去向他參禮。賓頭盧尊者以佛法之禮相見,不迎送,不還禮,對於那些俗不可耐的隨員,當然更沒有什麼招待。在優填王本人,因為是篤信佛教,知道聖僧的可貴,心理上倒不感覺得什麼。可是那些隨員中有不少的大官兒在內,其中不信佛教的一般人,就鼓動唇舌,搬弄是非。說賓頭盧本來是王的臣子,雖然出了家,還不是一個窮和尚,這般傲慢無禮,對於一 國之 君,都不看在眼睛裡。這種無法無天,無父無君的人,早就應該殺卻,還尊敬他做什麼?優填王以國王的身分,信心沒有徹底,自尊心當然是有的。因此受不起群小的蠱惑,懷恨於心。有一天又帶領群臣出城參禮賓頭盧尊者。一進寺門,就見到尊者走下禪床,笑臉相迎。優填王很生氣的對尊者說:大德原來難動,今天為什麼避席相迎?尊者答復他說:王過去懷信心而來,故以佛禮相待;今天王懷惡心而來,若不遠迎,必當見殺,增加王的罪惡!優填王滿心慚愧,驚歎他的未卜先知。向尊者說:善哉!弟子愚笨,妄受小人之言,不識凡聖,請求尊者,允許我的懺悔!尊者說:可爾!但得免地獄之罪,然失國之慘,仍不能逃避。後來沒有多少時,與鄰國交兵,優填王戰敗,身被俘虜,被拘禁了十二年,這是什麼理由,這裡姑且不說。


 


現在講到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譯成國語是「黑光」。他為什麼叫黑光呢?據說這位尊者的相貌很難看,面容漆黑,但黑而有光,就相貌上立的一個名字,所以叫黑光。這位尊者因為相貌的醜陋,曾經鬧出很大的笑話,我來講給各位聽聽:原始佛教徒的生活,是托缽乞化,並且祇在中午以前,乞化一次,過了中午,就不再進食。這本來是將佛弟子生活上的要求,減到最低的程度,以為人間世因生活問題而起鬥爭的惡習,作一個消極的示範。這種簡樸生活,連釋迦世尊自己亦不例外。金剛經開頭不是說嗎:「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我們讀過這一段經文,可以認識佛及弟子們的生活,質樸而嚴肅,而且不肯浪費一點時間。所以佛在世時,佛弟子得道者很多。近百年來,出家佛教徒,與一般人一樣,受到生活居處的逼迫,那裡還有工夫去修行辦道,所以僧徒在質的方面,難免不愈趨愈下。


 


迦留陀夷尊者,因佛陀的感化,捨俗出家了。但他生成的一付怪相,使人看到就害怕。每逢他到信徒家去化飯,人家分明是肯佈施的,但一看到他那付怪相,多是嚇得轉身就跑,甚至緊閉大門,不敢再見。可是迦留陀夷尊者,塊頭大,肚皮更大,因常常化不到飯,未免忍饑,忍不了,祇有偷偷的夜晚出去乞化。那時的晚上不像現在有電燈,在黑暗中乞化,人家看不清楚,卻能滿足了他的食欲。可是不幸得很,有一天晚上,天濃雲密佈,夜黑如漆,尊者敲敲人家的門,口稱乞食。門打開了,來了一個大肚皮的少婦,裝滿了一碗飯和菜,正在向尊者的缽裏傾倒的時候,天空裡一個閃電,照得天地通明。那少婦在電光下,頓然見到尊者的一付怪相,呀的一聲嚇倒了。驚動了翁姑丈夫,以燈光一照,少婦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再看看大門外站著一個怪難看的沙門。尊者向他們道歉,並說明原委。那時印度的人,雖然對佛弟子相當恭敬,但性命交關的事,也就不免惡聲相向。而且那個少婦,抬進房裡去,不久就小產了。左鄰右舍,彼此相傳,因此知道的更多了。尤其是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在傳說當中,好事的人,不免再加以炫染,參雜了許多不道德的舉動在裡面。


 


第二天,阿難等一大群師兄弟上街化飯,過去佈施的人,今天都變了,大家都相應不理,害得大家挨餓挨罵。他們於是乎從罵的語言中,加以研究,偵探。等到知道了實在,大家一齊來稟白世尊,要求懲辦這害群之馬。世尊慈悲,也不過予迦留陀夷,一頓呵斥。但同時製定了一條戒條,就是比丘夜晚不許乞化。雖然如此,還經過了很多的時間,這場風波才告平息,迦留陀夷尊者午飯的問題,祇好由其他師兄弟代化了。


 


再講十四位尊者,這位尊者的法名是「摩訶劫賓那」。


 


摩訶是中國話的大,劫賓那譯成國語是房宿(宿,讀秀,下同)。十六大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房,就是房屋的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宿,房宿,我國舊有的傳說,天上有最出名的二十八個星宿,現在流行的曆本上,依然有他們的名字,如畢星、角星、亢星等。房宿就是二十八個星宿當中的一個。他的父母,因結婚多年,不生兒子,天天祈禱這個房宿,後來居然生下了尊者,因此取名房宿。


 


這位尊者是祈禱天上的星宿而生,而他的特別技能也是知星宿第一。所謂知星宿第一者,就是通達天上的天文學。按天文學是一種專門學問,現在懂得天文學的人很多。可是現在的通達天文,有天文儀器,對於日月的運行,星斗的佈列、時間、空間的距離,都用儀器去觀察、測量。古時候的天文學家,完全憑自己的天才,靠一隻眼睛,用長時間去觀察,這樣得來的天文學,可不是容易的事。如唐朝有位一行禪師,他是密宗的大師,同時也精通天文。佛祖通載十三卷上說:「昔洛下閎造太初曆,記曰:八百年後當差一日,必有聖人出世糾正之。今年期差滿,而一行推大衍數,以糾數家之謬,閎之言為不誣矣。」一行禪師的著述有:大衍曆五十二卷,及易論等十一種五十六卷。這是他對社會國家無比的供獻。劫賓那尊者,是怎樣的通曉星宿,沒事跡流傳,我也祇能說到這裡為止。


 


以下講到第十五位尊者「薄拘羅」。薄拘羅譯成國語是善容,十六弟子中是壽命第一。


 


這位尊者與迦留陀夷,確好是相反的。迦留陀夷的相貌,非常之難看;這位尊者卻長得好看,所以叫善容。他初生的時候有五種不死,後來活到一百六十歲,他的壽命堅固、長久,所以是壽命第一。


 


佛教的一切,都是講因果的,壽命的長短,當然也不能例外。這位尊者,多生多劫持不殺戒。因他的不殺,而不使他人短壽,不使牛羊犬豕等畜生的短壽,所以他已經有九十一劫不曾受過夭亡的惡報。而且都是善終。以尊者的這一生來說罷:他初生下來的時候,家裡發生一種怪異現象,他的母親以為不吉祥,把這初生的嬰兒,放到熬東西的盤裡,但熬他不死。再把他放到鍋裡,又煮他不死。沒奈何他,只好把他送到河裡去,聽他去自生自滅,可是水又淹他不死。被大魚吞下去,被魚人撈去,將刀剖魚,他在魚肚子裡,依舊活著。他經過了這五種大難,不曾得死,所以是壽命堅固,活到一百六十歲,可算是壽命長久。因此可以說他,是不折不扣的壽命第一。這些話在我們聽了,或者疑惑是神話。可是當今名聞中國佛教界的虛雲長老,生下來就是一個肉團子,是拿刀剖出來的,他現在已活到一百一十七八歲,這是有他老人家的年譜,可以作為鐵證的。


 


金剛經上說:「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果報的理論,在佛教可算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類只知道講營養,講醫藥,以求身體的健康、壽命的長久、眷屬的團聚。戰爭的時候,怎樣的防空,怎樣的疏散,以避免死亡。可是絕不肯不殺害物命,以造長生不死的善因。佛經上說: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這就是果報不可思議。禪宗的祖師也說:「隨緣消舊業,慎勿造新殃」。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時時刻刻應當警覺的。向下講到第十六位尊者「阿冕樓馱」。


 


阿冕樓陀,又名阿那律陀,或阿泥樓豆,譯成國語是無貧、無滅、如意的三個意思。十六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無貧,就是不貧窮,因為尊者在過去世中,曾經遇到荒年。每逢荒年我們都知道飲食是最難得到的寶物,得到則生,得不到則死。誰也不肯在這年頭兒,把喫的東西,無條件的送給人。可是阿那律陀尊者卻不然,他在那饑荒的時候,曾經將僅有的一頓高糧米飯,供養一位已得聖果的辟支佛。因這一點善因,在九十一劫以來,感到財富充足,不受貧窮的困苦,也就是福報不滅。因為有福報,所以所求如意,因此他的名字,含有無貧、不滅、如意的三個意思。


 


阿那律陀尊者的今生,是斛飯王的兒子,又是王子的身份,和釋迦世尊是堂兄弟。因釋迦世尊的拋棄國王之尊,出家學道,因而成道,為天上人間之所尊敬。他受到釋迦世尊的感化,也犧牲了王子的享受,出家修道。但他有一個歡喜睡眠的壞習氣,出了家以後,並沒有能改變。出家是勤苦的,早起晚睡,修習禪觀,聽佛說法,阿那律陀尊者因此更覺辛苦,每逢釋迦世尊說法,他都是前磕後仰的打磕睡。世尊看在眼裡,忍在心裡,積之既久,實在看他犧牲了聽法的機會太可惜了,於是乎以不客氣的態度,呵斥他說:咄!阿那律!你真是螺獅蚌蛤一類的東西,螺獅蚌蛤,一睡可以千年,但他聞不到佛的名字。阿那律挨了一頓罵,氣極了,索性成夜的不睡,拼命的用功。這一急可把一雙眼睛急瞎了,成了個廢人。世尊看到他雙眼失明,怪可憐的,對他百般的安慰。一方面叫他修一種金剛照明三昧,準可以彌補這一個缺憾。阿那律依教奉行,天天修這三昧。修之既久,果然證得了阿羅漢果,俱備了天眼通。而且他的天眼通,比其他的人還更特別,他拿天眼看我們這三千大千世界,正如看手掌上托的一隻蘋果。所以佛又稱讚他為天眼第一。


 


講到這裡,關於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十六位大阿羅漢,講完了。我如僅僅乎講他們的姓名,似乎乏味。所以我兼帶的找出他們的一點歷史,當故事講給各位聽聽,或者比較有味,在各位聽眾,不知道以為如何?


 



如是等諸大弟子。


 


這是結束十六位尊者的一句結文。意思是說:都像這十六位尊者一樣資格的,許許多大弟子,學在師後為弟,解從師生為子。這些弟子,都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大家夥兒,都是輔揚  世尊作教化眾生的事業的,所以稱為大弟子。


各位聽眾,開會,是現在社會人們的家常便飯。每一個集會,都應該有各該會議的有關人士出席,都如理事、監事、主席,或者再加上主管機關,上級機關的指導人,與新聞記者等等各式各樣的份子參加。這個會議,才算健全,也才有會議的結果。


釋迦世尊說法的法會也是這樣。法會中雖然沒有一般集會的章則條文,但參加的份子,比較起來,則更多,更複雜。發言,和通過議案,也有其自然的規矩。


釋迦世尊每一法會中參加的份子,大都是出家二眾的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二眾的優婆塞,與優婆夷。比丘僧尼,有時稱他們為聲聞,緣覺,大阿羅漢,這是屬於小乘的。大乘中則有菩薩。再加上天眾,龍眾等八部神眾。阿彌陀經上,參加的份子裡面,過去所講的十六位尊者,就是比丘眾,這些比丘,又都是大阿羅漢。所以說:如是等諸大弟子。如是等的等,是等於十六位以外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羅漢。


 



......其他段落請點閱 南亭法師_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請點閱初版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序 本文出自南亭和尚全集140至142頁__南亭法師西元1957年初夏寫於_北市濟南路二段四十四號華嚴蓮社


 


 


(以上根據 http://book.bfnn.org/books2/1966.htm     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嘉活佛舍利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