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張良澤遠從日本來南加州宣揚台灣文化 , 那時他給一百位 左右優秀的同鄉考「台灣文化」,
結果祇有五位同鄉及格 ,
當時的同鄉會長許英治說:「我一生考試從未考得這麼壞 ,台灣人不知道有台灣文化的存在。
from http://www.ocac.gov.tw/unit_data/unitmacro_pop.asp?no=20225
................................................................................................
永恆的追思 從「新潮文庫」到「台灣文庫」追憶六位獻身台灣文化運動菁英
◎文/林衡哲

文學特輯⊙永恆的追思
從「新潮文庫」到「台灣文庫」
追憶六位獻身台灣文化運動菁英 ◎文/林衡哲
我(林衡哲)從一九六八年出國,到一九九七年返國任職門諾醫院四年,一共做了三十一年以上的小兒科醫師,二○○二年到台南市任文化局長一年,正式結束小兒科醫師的生涯,目前在母校台大醫學院及高雄醫學大學兼醫學人文課程。
但是我做文化婦產科醫師的生涯似乎還未結束,在一九六七年大學畢業那一年,我與廖運範醫師分別譯出「羅素回憶集」與「佛洛伊德自傳」,共同催生了在台灣文化界影響深遠的「新潮文庫」時代,那是我把西方近代文化的精華介紹來台灣的時代。做了類似福澤諭吉一百年前在日本完成的事業。
一九六八年到美國之後,與東海時代老友楊牧,共同合作催生了廿四部「新潮叢書」,把海外優秀學人的作品介紹回祖國台灣,後因劉大任的「紅土印象」遭查禁而結束。
在紐約十年(一九六八-一九七八),我結束了台灣文化文盲的時代,因受卡薩爾斯、愛默生、葉慈的影響,而種下了文化獨立的種子,一九七八搬到南加州後,我變成了台灣文化的奉獻者,雖然行醫很忙,但把業餘時間都放在台灣文化的推廣事業上,曾先後催生「台灣出版社」、「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與吳西面、陳惠亭等人共同創刊「太平洋時報」並舉辦「台灣文化之夜」、「台灣名家演奏系列」,讓台灣人知道台灣文化的存在,並把台灣文化推廣到國際舞台。
一九八二年張良澤遠從日本來南加州宣揚台灣文化,那時他給一百位左右優秀的同鄉考「台灣文化」,結果祇有五位同鄉及格,當時的同鄉會長許英治說:「我一生考試從未考得這麼壞,讓台灣人不知道有台灣文化的存在。」這句話對我是當頭棒喝,決心奉獻於台灣文化的宣揚。於是在一九八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南加州的Cerrito華國飯店正式成立台灣出版社,約有廿多位股東參加,大約募集五萬美金,吳西面就是熱心的原始股東之一。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五日才正式推出三部台灣文化名著:「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無花果」、「自由的滋味」,這三部書都是促成我台灣意識覺醒的書,而且具有永恆的文學價值,我也希望能透過這些書,能普遍讓海外同鄉萌發台灣意識。
文化知己─郭尚五
我在美國西部創辦台灣出版社後不久,郭尚五兄不久就自動寄二千美金,加入股東的陣容,事實上我跟他祇是君子之交,但因大家對台灣文化的宣揚,有共同的使命感,他成為出版社同仁,使我倍感溫馨。郭尚五兄出身台大心理系,留美後改學電腦,在北美同鄉中歷史最悠久的「望春風雜誌」,在他接手之後,變成印刷精美,水準頗高的雜誌,因為他對台灣文化與民主運動的熱心奉獻,加上他夫人楊葆菲本身也是藝術家,他們的家無形中變成波士頓地區台灣人的「山水亭」,路過波士頓的台灣文人雅客,都曾住過他家。
海外台灣人最重要的夏令營:美東夏令營輪到波士頓同鄉會主辦時,尚五兄往往負責文化節目,記得一九九二年,我催生的「台灣出版社」與「聯合基金會」攜手合作,組織「台灣文化巡迴演講團」,到全美各地宣揚台灣文化的福音時,尚五兄特別邀請我們參加第廿三屆美東夏令營,結果成為廿三年來,我參加過的美東夏令營中,文化水準最高的一次盛會,我一向主張的文化運動與政治運動結合的理想,也在此次美東夏令營獲得實現,文化團的成員李鴻禧、苦苓、東方白、陳芳明與陳燁均有精彩的表現,令人難忘,同時透過尚五兄的安排,我與出版社經理林錦松先生賣了將近二萬美金的書,使台灣出版社的財務起死回生,這是我特別必須感激尚五兄的地方。二年前的聖誕前夕,他突然去逝,未能在他去逝之前,與他促膝長談,聽他爽朗的笑聲,實在是我終身的遺憾。
壯志未酬—李雅彥
一九八六年,台灣出版社準備出版張良澤「四十五自述」與「郭雨新紀念文集」時,因美國印刷費太貴,因此決定到香港去印,想不到碰到了香港騙子,結果這二本書,延遲一年多才出書,我因醫院值班忙碌,加上出版社的不順利,我的十二指腸潰瘍的宿疾復發而入院,幸賴母親與老婆的及早發現,緊急送到「加護病房」治療,才搶救過來,不久二位北醫的校友李雅彥醫師與許正憲醫師聽到台灣出版社快要彈盡援絕,馬上各寄六千美金,加入股東陣容,才使台灣出版社起死回生,在此之前,我並不認識他們。
李雅彥出身北醫第五屆,他是一位非常有天生的領袖魅力的人,更是一位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台灣人,有他在場在北美洲的台灣人就不會被欺負,他的專業成就非常高,他是全美著名的休士頓癌症醫療中心M.D. Anderson醫院的專任教授,對來自台灣的病人特別照顧,他雖然在異鄉身居豪宅卻時時刻刻在關心故鄉的原住民,他催生了海外第一座休士頓的「台灣人活動中心」,他任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時,曾組團返台到各地做學術演講,他對台灣文化與母語的推廣,以及對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均有傑出的貢獻,他對蕭泰然音樂的推崇可謂海外第一人,我最難忘的是一九八九年蕭泰然與我帶領北美洲台灣人音樂文化訪問團巡迴北美洲十二大城時,其他城市我們都住旅館,唯獨休士頓我們一行人約十多位都住在他家,接受他與夫人葉錦如最溫馨與難忘的招待,並在李雅彥主持下,在萊斯大學音樂廳,舉行一場休士頓台灣人有史以來最令人難忘的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