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派的弟子特別尊崇「遠離四種執著」傳承,是文殊菩薩親授「遠離四種執著」四句偈予薩迦派初祖薩千貢噶寧波(西元1092-1158),後由第三祖傑森達巴嘉晨(西元1147-1816)就此四句偈寫成證道論頌,「遠離四種執著」法教因此成為薩迦派所有心法的基楚。此四句偈即:「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若執己目的,則失菩提心;若執取升起,即失正知見。」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若執己目的,則失菩提心;若執取生起,即失正知見。
薩迦派初祖薩千.貢噶.寧波於禪定中由文殊菩薩親授此四句偈。
薩迦三祖札巴.堅贊則將自己對此四句偈的體證寫成一部精要的修心暨見地證道頌歌釋論《證道論頌》,從此「遠離四種執著」成為薩迦派所有心法的基礎。
95年5月20日 晚上7:00 佛學講座~遠離四種執著
講授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薩迦佛教法林總部 / 社團法人
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
地址: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51號3樓 (長安東路近松江路口)
聯絡電話:2511-8850 傳真:2511-7172
E-mail:sakya@mail2000.com.tw
其他參加宗薩仁波切2006年法會的心得 請點閱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chive?l=f&id=19
也請別忘了 章嘉活佛舍利塔 風馬旗飄揚
詳情見 (就以 奉獻 二字做為董嘎喇嘛回山苦修前的註脚)
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323
搶救第19世「章嘉活佛舍利塔」(中後)行動,昨經本報報導後,有藏傳佛教信眾前往舍利塔,懸掛誦經加持過的「風馬旗」﹔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http://sakya.a-mita.com.tw/)秘書長劉妍希說,風吹過風馬旗,繼續吹向萬物,萬物可獲佛法庇佑或幫助解脫。 (圖文:記者陳璟民)
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photo?pid=340
薩迦佛教法林總部/中國藏密薩迦佛學研究會
感謝 王進財會長 劉妍希秘書長 一切金剛師兄
王進財會長在2006年2月21日文化局五位古蹟審定委員漢寶德、馬以工、李乾朗、岩素芬、張崑振等來堪察舍利塔是否應列入歷史建物當天,印製了100本 分送給大眾 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史蹟冊
章嘉大師圓寂典禮委員會編[1957] 國家圖書館索書號229.3 844
王進財會長真是功德無量!如有見聞此網頁的大德們想發心多印幾本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史蹟冊,或對於章嘉活佛舍利塔未來被永久妥善保存維修有何想法,可先請教王進財會長的意見。
註:章嘉活佛世系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第九轉世曾為薩迦五祖八思巴。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33
謝謝大家來搶救臺北市北投區奇岩路 151 號中和禪寺後山章嘉活佛舍利塔,我們的訴求有兩點:一是不要拆除舍利塔,二是以符合佛教方式及保護古蹟施工方式維修舍利塔。921及331地震之後,舍利塔結構已受損,此時若不善加維修,未來幾年內就有崩塌的可能。謝謝朋友的努力,章嘉活佛舍利塔經臺北市文化局日前(20060221)邀請文資專家學者漢寶德、馬以工、李乾朗、岩素芬、張崑振等前往鑑定後已暫列歷史建物。但因舍利塔確已嚴重毁損,除了不拆的訴求已達到之外,未來維修仍需要您長期的關心!每多一個人來繞塔,就多增加舍利塔被永久妥善保存維修的機會,不論是那一個機構團體願意來主導修補計畫,吾人都必衷心感謝!也請中和禪寺能慈悲成全(至少不要阻撓)未來維修舍利塔的計畫!
(舍利塔為48年12月4日 落成,又經921及331地震,塔身已有明顯的裂痕,目前先臨時修補的只是非古蹟的地面,方便繞塔的人來行走,絕不是破壞古蹟) 為使後人了解護塔過程,仍完整保留全文做歷史記錄!
北投奇岩路章嘉活佛舍利塔交通指引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11
國史館十九世章嘉大師年譜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788
國史館十九世章嘉大師年譜(民國前21年12月17日---民國46年3月4日)出自: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二十三輯 第435至445頁
轉貼
今天950429發現一個網站 奇岩山西峰-奇岩山-唭哩岸山-軍艦岩-丹鳳山
有詳細的章嘉大師舍利塔及空海大師遺址 位置說明!
感謝作者!http://www.barefoot.idv.tw/messages/notebook/20060311/20060311.ht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