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路霸凌得憂鬱症 精神科陳大申醫師呼籲應及早就醫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37986

 

 

網路霸凌害人!網友嘲諷「修很大」 正妹嚇到開電腦就心悸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別小看網路一句嘲笑話,殺傷力遠大於你的想像!擁有美好身材與高顏值的甲小姐(化名)社群粉絲頁人氣急升,每次發文吸引大批網友按讚。不過,某次她的高中同學在留言板貼出以前她和班上同學出遊合照,引發網友議論,直說甲小姐很會修圖,本人和網路差很大,還有人惡搞移花接木合成她的照片,在這些相片旁加上嘲笑或羞辱文字,留言盡是嘲諷附和,導致她只要打開電腦就心悸,最後由朋友陪同才來精神科門診就醫。

▲醫師陳大申提醒,網路霸凌強度遠大於實體,在發言前應多停一停,想一想,再多求證一下,別讓自己變成「鍵盤殺人」幫兇。(圖/資料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說,甲小姐遭受到的網路霸凌,甚至有網友留言說已經知道她的真實樣貌,在路上遇到會和其問好等類似恐嚇文字,使得她一打開電腦就會焦慮緊張,手指碰到鍵盤就會發抖,看到螢幕畫面就會心悸、心跳加快、感覺呼吸困難,胸口像被石頭壓住,而且怕到不敢出門。

陳大申表示,近一年來因為遭受網路霸凌而來精神科或身心科求治的個案數量有逐漸上升趨勢,被霸凌者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網路霸凌已經成為生活上一種實質的壓力源」,被霸凌者承受長時間的壓力,如果出現長期心情低落、對許多事情感受不到樂趣、憂鬱症狀明顯,失眠、早醒、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等生理症狀,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對許多事情常猶豫不決,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變得很沒有自信心或自尊心,對未來悲觀等症狀,這些可能都是被霸凌者罹患憂鬱症的警訊,適時使用抗憂鬱藥物與抗焦慮劑,加上心理治療會談與認知行為治療(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

網路霸凌殺傷力遠大於實體霸凌!他提到,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被霸凌的強度因為網路容易複製與快速傳播的特性,往往大於實體霸凌,甚至高過數十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症狀包含遭受網路霸凌之後,恐懼、無助、焦慮或警醒度增加、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份警覺、過度的驚嚇反應等,如果過了幾週沒有改善,建議被霸凌者應該到精神科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陳大申最後呼籲,如同在現實生活一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負責,最終可能也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每個人在發言前如果能夠多停一停,想一想,再多求證一下,不要變成「鍵盤殺人」幫兇,反而應該多多鼓勵被霸凌的朋友,一句關懷,他(她)將會感到無限溫暖。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420799
 
受網路霸凌得憂鬱症  精神科醫師呼籲應及早就醫 
https://tpech.gov.taipei/mp109231/News_Content.aspx?n=24FE4D010EFC4A54&sms=72544237BBE4C5F6&s=B5771D32F7BF616C&ccms_cs=1
 
       隨著網路的發達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近一年來因為遭受網路霸凌而來精神科或身心科求治的個案數量有逐漸上升趨勢,被霸凌者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及早就醫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更加重視網路霸凌的議題。

《綜合案例陳述一》

       甲小姐(化名)戴著口罩與太陽眼鏡,由好友陪同進入診間。甲小姐網路的照片顯示她擁有美好身材與高顏值,在社群媒體也開立了粉絲頁,她不時秀出美照,人氣急升,雖然還不到網紅或網美程度,每次發文卻也吸引大批網友按讚。

       某次她高中同學在留言板貼出以前她和班上同學出遊合照,引發網友議論,直說甲小姐很會修圖,本人和網路差很大等等。還有網友惡搞移花接木合成她的照片,在這些相片旁加上嘲笑或羞辱文字,還有其他人留言嘲諷附和。甚至有網友留言說已經知道她真實的樣貌,在路上遇到會和她問好等等類似恐嚇文字。

       甲小姐因此怕到不敢出門,一打開電腦就會焦慮緊張,手指碰到鍵盤就會發抖,看到螢幕畫面就會心悸、心跳加快、感覺呼吸困難,胸口像被石頭壓住,而且怕到不敢出門,最後由朋友陪同才來精神科門診就醫。

《綜合案例陳述二》

       乙先生(化名)時常在網路針對公共議題發表評論,某次他與部分網友意見不同,乙先生引經據典,力戰群雄,之後他的社群媒體留言板就出現了批評文字。不論他發表甚麼主題,都會有三五位甚至一大群網友重複貼上與本議題無關的嘲諷文字。乙先生基於理性的討論,原本都會一一回應,之後留言不減反增,他只好暫時關閉帳號。乙先生心情因此很低落,睡眠變得很淺,常常在半夜醒來,然後再也睡不著,拿著手機才想到自己不再在網路上發言了,突然覺得很失落…。

《綜合案例陳述三》

       丙同學(化名)原本成績優異,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某次與另一位社團幹部發生爭執,對方把此事加油添醋在某類(靠北)該學校網站發布,不久後丙同學發現班上有些同學受此影響,和她漸漸疏離。也有其他群組的發言說她很驕傲、會耍心機、以前對別人好都是有目的等等不實批評,丙同學覺得受到很大傷害,吃不下、睡不著,有心事也不敢再和朋友講,常常一個人偷偷地流眼淚,成績也明顯退步。某次班上同學發現她在高樓層走廊發呆,通報老師後由家長陪同來精神科門診就醫。

       陳大申表示,現代人的生活和網路密不可分,網路霸凌已經成為生活上一種實質的壓力源。又因為網路具有匿名性,訊息圖片或影像可以在短期內複製流通,網友在第一時間義憤填膺,常常對事實未經查證,即受到某些自以為是的「正義魔人」鼓吹而發文批評,使得被霸凌者承受到巨大的壓力。

       陳大申提醒,被霸凌者與陪伴的親友除了即時在網路澄清,要求網站撤下不實言論,截圖蒐證、報警協助與尋求法律途徑提告外,更要注意被霸凌者的精神狀態與身心反應。

       他指出,對於被霸凌者而言,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被霸凌的強度因為網路容易複製與快速傳播的特性,往往大於實體霸凌,甚至高過數十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症狀包含遭受網路霸凌之後,恐懼、無助、焦慮或警醒度增加、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份警覺、過度的驚嚇反應等,如果過了幾週沒有改善,建議被霸凌者應該到精神科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報章媒體曾報導有人因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不幸事件,陳大申說,如果能夠提醒與陪伴被霸凌者即時就醫,這些悲劇或許可以避免。被霸凌者承受長時間的壓力,如果出現長期心情低落、對許多事情感受不到樂趣、憂鬱症狀明顯,失眠、早醒、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等生理症狀,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對許多事情常猶豫不決,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變得很沒有自信心或自尊心,對未來悲觀等等症狀,這些可能都是被霸凌者罹患憂鬱症的警訊,適時使用抗憂鬱藥物與抗焦慮劑,加上心理治療會談與認知行為治療(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

       陳大申最後呼籲,如同在現實生活一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負責,最終可能也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每個人在發言前如果能夠多停一停,想一想,再多求證一下,不要變成「鍵盤殺人」幫兇,反而應該多多鼓勵被霸凌的朋友,您的一句關懷,他(她)將會感到無限溫暖。

 

 

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810040036/157883/%E6%89%8B%E7%A2%B0%E9%8D%B5%E7%9B%A4%E5%B0%B1%E7%99%BC%E6%8A%96%EF%BC%81%E7%B6%B2%E7%BE%8E%E7%85%A7%E7%89%87%E8%A2%AB%E6%83%A1%E6%90%9E%20%E7%B6%B2%E8%B7%AF%E9%9C%B8%E5%87%8C%E6%81%90%E9%87%80%E6%86%82%E9%AC%B1%E7%97%87

甲小姐在社群媒體擁有高人氣,經常秀出美照,每次發文都吸引大批網友按讚。不料,某天她卻遭人公布以前和同學出遊的合照,引發網友議論,直說甲小姐很會修圖、本人和網路差異很大,甚至惡搞她的照片加以嘲諷、羞辱。

甲小姐因此承受極大壓力,一打開電腦就會焦慮緊張,手指碰到鍵盤還會發抖,看到螢幕畫面也會出現心悸、心跳加快,胸口像被石頭壓住等感覺,而且怕到不敢出門,最後由朋友陪同前往精神科門診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近一年來因遭受網路霸凌而來精神科、身心科就診的人數有上升趨勢,被霸凌者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

 

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而且網路具有容易複製、快速傳播的特性,遭到霸凌的強度往往是實體霸凌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

 

這些壓力反應包含:恐懼、無助、焦慮、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份警覺、過度的驚嚇反應等,如果症狀經過幾週仍未改善,建議被霸凌者前往精神科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陳大申醫師提醒,若被霸凌者出現失眠、早醒、食慾變差、體重降低、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對未來悲觀等,可能都是罹患憂鬱症的警訊。

 

此時,適度使用抗憂鬱藥物、抗焦慮劑,加上心理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都可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

 

陳大申醫師也呼籲,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負責,不應變成「鍵盤殺人」幫兇。對於被霸凌的朋友也應多多鼓勵、協助就醫,以免情況嚴重導致憾事發生。

 

 

網路霸凌殺傷力大 「正義魔人」恐成幫凶

瀏覽人次:2041

https://healthmedia.nownews.com/contents.aspx?cid=2,23&id=23456

隨著網路的發達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近1年來因為遭受網路霸凌而至精神科或身心科求治的個案數量有逐漸上升趨勢,被霸凌者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及早就醫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更加重視網路霸凌的議題。

  陳大申指出,現代人的生活和網路密不可分,網路霸凌已經成為生活上一種實質的壓力源。又因為網路具有匿名性,訊息圖片或影像可以在短期內複製流通,網友在第一時間義憤填膺,常常對事實未經查證,即受到某些自以為是的「正義魔人」鼓吹而發文批評,使得被霸凌者承受到巨大的壓力。

  而網路霸凌和傳統霸凌又有什麽不同呢?陳大申認為,傳統霸凌是在一個實體接觸的環境,比較可以知道霸凌你的人是誰,霸凌加害人的目標明確,被霸凌的人也知道是誰在霸凌,強度到某個極限之後就會中止,受到的衝擊比較快而直接,但是退去也比較快。而且傳統霸凌可以比較快的介入處理,比如說老師、法律方面的協助,網路霸凌的問題就出在於它是匿名、半公開,加上它傳播速度又比較快,所以在短暫1、2天內收到的訊息超出你所能處理的範圍。

  此外,傳統霸凌可以預知威脅程度,但網路霸凌超出我們的想像,另外,還有一種綜合的模式,校園或職場霸凌通常都是綜合的,一方面給你不友善的實體環境,他可能在實體環境霸凌你,在網路上也散播一些不利於你的言論,所以就會讓一些旁觀者加入、起鬨。

  陳大申提醒,被霸凌者與陪伴的親友除了即時在網路澄清,要求網站撤下不實言論,截圖蒐證、報警協助與尋求法律途徑提告外,更要注意被霸凌者的精神狀態與身心反應。

  對於被霸凌者而言,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被霸凌的強度因為網路容易複製與快速傳播的特性,往往大於實體霸凌,甚至高過數十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症狀包含遭受網路霸凌之後,恐懼、無助、焦慮或警醒度增加、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分警覺、過度的驚嚇反應等,如果過了幾周沒有改善,建議被霸凌者應該到精神科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報章媒體曾報導有人因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不幸事件,陳大申說,如果能夠提醒與陪伴被霸凌者即時就醫,這些悲劇或許可以避免。被霸凌者承受長時間的壓力,如果出現長期心情低落、對許多事情感受不到樂趣、憂鬱症狀明顯,失眠、早醒、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等生理症狀,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對許多事情常猶豫不決,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變得很沒有自信心或自尊心,對未來悲觀等等症狀,這些可能都是被霸凌者罹患憂鬱症的警訊,適時使用抗憂鬱藥物與抗焦慮劑,加上心理治療會談與認知行為治療(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

  最後,陳大申呼籲,如同在現實生活一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負責,最終可能也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每個人在發言前如果能夠多停一停,想一想,再多求證一下,不要變成「鍵盤殺人」幫兇,反而應該多多鼓勵被霸凌的朋友,您的一句關懷,他(她)將會感到無限溫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章嘉活佛舍利塔 的頭像
    章嘉活佛舍利塔

    臺北市北投區奇岩路151號中和禪寺後山章嘉活佛舍利塔需要您的探訪

    章嘉活佛舍利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