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請點閱


初版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本文出自南亭和尚全集140至142頁__南亭法師西元1957年初夏寫於_臺北市濟南路二段四十四號華嚴蓮社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二)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三)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四)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五)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六)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七)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八)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九)


 



以下去是解釋這部經值得稱讚的道理。如經上說: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我們現在講的是阿彌陀經,可是這部經另外有個名字,叫做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裡釋迦世尊將六方諸佛讚歎這部經的經過說完了以後,恐怕有人懷疑,這部經有多大的價值,值得六方諸佛異口同音一齊來稱讚呢?所以自動的提出這問題來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為什麼緣故,這部經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這裡譯經的人,因為求其簡明,所以將「稱讚不可思議功德」的八個字略去,僅提出下半個經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而且稱讚不可思議功德,是阿彌陀經的前半部,一切諸佛所護念,正是六方諸佛讚揚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義。然則為什麼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段經文裡,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種假定的說話,就是說: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裡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樣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稱善者,就是對佛法已經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與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稱善。聞,是用耳朵聽。是經,就是指的阿彌陀經。受,即是將經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腦筋。持,就是依經上的方法,執持不忘,實地的去行持。所以聞、受、持,這三個字,包括了聞思修三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願行,三個步驟。及聞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聞經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聞到六方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諸佛所護念的護,就是保護。念,就是不忘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譯成國語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等。三菩提為正覺,合起來說,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後,就得到這個名字,所以這好像是佛果上,一個最好的官銜。


 


連貫起來講,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這經以後,能夠受,能夠持,以及因聽這經而順便聽到諸佛名字的。這許多善男子,善女人,皆應該得到這一切諸佛的保護,並且他們永遠不會把你忘記。更進一層的,對於最高目標的無上正等正覺,已經奠定下很堅固的基礎,永遠不會半途而廢。這就是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聞此經,以及聽到諸佛的名字,就能獲得這樣大的好處,似乎應當加以說明,不然的話,就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們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麼東西去成呢?當然用我們的心去成。所以禪宗裡有,即心即佛的說法,淨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說法。而且一切眾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這和孟夫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為堯舜,是一樣的理論。可是人人都不否認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於一間黑屋子裡,放了許多好東西,但沒有光明,沒有方法去搬運出來;保險箱子裡,藏了不少珍寶,沒有鑰匙,也是拿不出來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聽佛經你哪裡會知道。諸佛是已經成佛的人,正是我們的好榜樣,也是叫人成佛的好證據。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聽到經,聞到諸佛的名字,不啻是日月燈光,照破了自心上的黑暗:也等於得到了鑰匙,打開自己的保險箱子,把一顆能成佛的心寶,發現出來了,這是多麼值得歡喜的事啊!佛經、佛名,之所以尊貴者,在此。所以華嚴經上說: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願生天中,而不聞佛名。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此可見得聞佛名,與念佛的價值。而大本彌陀經上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更可以見到能聽經,能聞佛名而念佛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德、智慧與善根的。所以學佛的人,聽了此經以後,能受能持,以及聽到了諸佛的名字,能虔誠信受,他的心理自然與十方諸佛心心相印,而獲得諸佛之所護念了。阿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告訴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汝等,就是指定舍利弗及其同門師兄弟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當,是肯定的教誡,切切不要懷疑。信是信仰。受是受持。我,是釋迦世尊自稱。諸佛,就是六方如恆河沙數的諸佛。


 


 


 


這一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勉勵弟子們的話。意思是說:我因為深知道男子女人,聽佛經,聞佛名,有這樣的收穫的緣故,所以舍利弗!你,以及你們一班師兄弟們,每一個人對於我,以及六方諸佛所說的話,皆應當信仰,受持,千萬不要有一點懷疑,以致失去了成佛的大利。


 


我們深深的知道,要走山下路,須問過來人。做父母的做先生的都知道,一個人假如沒有一點學問與技能,將來在社會上怎樣立足,拿什麼來換取衣服飲食呢?所以對於他的子女學生,要苦口婆心的栽培、教訓。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是要我們成佛,他是由信仰受持,經過了多生多劫,才獲得福德智慧的滿足。所以他也不惜苦口婆心的一再勸導弟子們,要信仰,要受持。子女學生,不聽父母先生的教訓,不肯學好,那是子女學生的自暴自棄。我們如果不聽佛的教誡,也就是辜負釋迦老子的一片婆心了。


 


各位聽眾!信願行為生西方淨土的三個必要條件。我們對於任何一件有利益於自他兩方面的事,如果首先對他懷疑,而沒有堅決的信仰,那末!這一件事,絕對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乘菩薩修行的位次,第一個就是十信位。大小乘各經所告訴我們的一個修證的位次,是信解行證。唯識宗所提取的十一個善法,是以信為第一。而淨土宗,則更以信為先決的條件。所以信心是學佛者最重要的一個基礎。信字的價值,在淨土宗把他比如水清珠。水清珠是一顆寶珠,這顆珠子,投到濁水裡,濁水馬上會澄清下來。人們對於佛所指示的修證方法,能夠堅定信仰而不猶豫,那末,你原來那些惡濁不堪的心理,自然澄清下去,而所修的方法也就會增長起來,必定達到你的願望。過去有一位大行和尚,專門崇尚念佛,常以信、憶、稱、敬,四個字教人。他說:信憶二字不離於心;稱敬二字不離於口。往生淨土必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護你、救你。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信憶的憶,是記憶力的憶。信得真切,而領納於心,永不遺忘,就稱為受。所以上文釋迦世尊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是督促我們對於不可思議的念佛往生法門,生起信心來。次一步就是告訴我們,是凡由信而發願,願生彼國的,皆已一一得生。所以釋迦世尊接著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所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不是釋迦世尊說彌陀經而後才有的。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這一法門,早已流佈在十方世界。所以釋迦世尊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是過去現在因聞佛說法而發願的。當發願,當,是指當來,當來就是未來。既然有此彌陀經,流佈於世,將來必陸陸續續的有人發願往生。發願就是立志,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有願必生,這是天然的定律。而且在既然發願以後,就已隨順覺路,所以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到不退不轉。順了這覺路一步步走去,則已發願者,已生彼國;今發願者,今生彼國;當發願者當生彼國。總之只要由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那就沒有一個不生彼國而白花工夫的。這是釋迦世尊,對我們下的一個千穩萬當的肯定語,也等於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也曾有人這樣懷疑過,已生、今生、當生、生西的人當然很多:極樂世界,那有這樣的容量。反過來說:生西方的人,經上雖然說得這樣多,但我們祇是偶爾一見,並不是常有的事。這是懷疑者的眼光太狹,而心理太窄,所見太小而對事理沒有弄清。須知世界無盡,眾生多如微塵,念佛生西者,不祇是我們這一個國土。假如把微塵數中念佛的眾生,統計起來,那就多得不可勝數了。


 


至於我們眼前所見到念佛的人,能達到生西方效果的,並不常見,那也是事實。這因為念佛的人,他的心理上是不是,已經澈底的清淨。也就是說,假如他雖然信仰念佛生西,但骨子裡還有許多放不下,拖泥帶水,臨終一念之差,可能為生西的阻礙。因此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而經上所說的都是指定有真信切願的人,所以能由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的人,絕對不會不生西方的。


 


再說到極樂世界的容量問題,極樂世界的幅員有多大,經上固然沒有明白規定,但我相信總不致於比娑婆世界小。娑婆世界,有百億日月,百億四大部洲,這百億四大部洲,要容量多少人。何況大海能容納百川,並沒有看到海水向外跑;明鏡能含容萬象。也沒有看到把鏡子擠破。因為上文已經說過,生西方的人不須要血肉身,而是托質蓮胎,蓮花化生的。也等於說:這完全是心理作用,是心去而不是肉軀去。心理是超然物外,不受時間和空間之束縛的。所以對於極樂世界,不管他的範圍大小,不要去焦慮他有人滿之患。以下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阿彌陀經上,勸我們生信,勸我們發願,求生西方,先後有四處之多,這是最後的一次。因為前面說過:已發願者已生,今發願者今生,當發願者當生。既有如此的利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的再告訴舍利弗說:不管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對於我的指示,發生信仰的話,次一個條件,必定要發願,願意生到彼國去。真是語重心長,垂涕而道。各位聽眾!你們假如能因此而引生信仰發願,那末,我這二三十次的演講,也就不算白費了。


 


也曾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問過我:楞嚴經上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為的是此方眾生,耳根偏利。所以大勢至,念佛圓通,並未入文殊菩薩的揀選,如之何,念佛的淨土宗,普遍的叫人念佛呢?而且六方諸佛,同聲稱讚,而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為什麼遍說: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惡,念佛求生何國呢?這兩個疑問中,第一個,有此懷疑的人,須要知道,耳根偏利的眾生,正宜念佛。因為念佛的音聲,從口出而從耳入,可以統攝諸根,使得淨念相繼,正合乎以音聲作佛事的原則。況且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側重在心念而不是口念,相當於觀想念佛,而不是持名念佛。大本彌陀經上,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中說: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不生我國者,誓不成佛。所以音聲說教,偏透此方耳根偏利的眾生;念佛則普透十方世界的眾生。因此才博得六方諸佛的同聲讚揚,而釋迦世尊亦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勸導我們信受。


 


至於第二點,六祖惠能大師的說法,那是在佛教教理上叫做為門不同。因為禪宗的宗旨,是直指人心,祇要澈悟心源,當下立地成佛。而心的本體,既不是佛,亦不是眾生,所謂真如門裡,不受一塵。淨土宗的念佛,是要化眾生的染污心而為清淨心。所以以念佛為方法,以生西方為目標。所謂佛事門頭不捨一法。因此,六祖的禪宗,是透上上乘的根機而為自力。念佛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婦人孺子而為殊勝方便的他力。念佛的念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打成一片,也與無佛無眾生的境界,沒有兩樣。六祖為提倡直指單傳的禪宗,不得不對淨土稍加貶抑,同時也是對過分著相念佛的人,一劑聖藥。其他的道理尚多,祇講到此地為止。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上,關於以信願行三個條件,實地修持執持名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道理,都已經講完了。並且對於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以及他所成就的是莊嚴國土,國土內所有高上的眾生,六方諸佛的出廣長舌,支持此一法門,都可算是很詳盡的報導出來。下面是釋迦世尊,與諸佛互相稱歎,以堅定眾生的信仰。所以阿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如我今者的「我」是釋迦世尊指的他自己,不可思議的「思」,就是用意識來想相;「議」,就是用語言來討論。功德,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依正二報的莊嚴。


 


前面經文上不是說過嗎: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像這樣的話,前前後後,說了有四次之多。而且在六方諸佛讚揚文的以前,釋迦牟尼佛曾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於功德的上面,特加不可思議,足見前面四次的如是功德莊嚴,皆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者,乃最極稱讚的意思。以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可以用嘴巴說出來的,祇是百千萬億分中之一分二分罷了。論其實在,可不是我們這世界上的一般人,所能想像或者用嘴巴說得出的。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百劫千生,大願大行所積累起來的成果,當然不是我們毫無修行的人,所可得而思議的。雖然說是不可思議,然而釋迦牟尼佛,畢竟還是用語言表達出來了。這當然是為接引天下後世的念佛眾生,不得而已的一種說法。這又是釋迦世尊,大慈大悲,憐愍我們的苦惱,而賜予我們的一種法佈施。


 


但是,經文裡面,都是為稱讚阿彌陀佛,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裡又說: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這幾句經文,有兩個說法;第一、諸佛的法身,無彼此一異的分別。所以華嚴經上說:「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因此說讚歎諸佛即是讚歎阿彌陀佛。第二、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就是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所以兩個譯本各有不同。其實說阿彌陀佛,就包括了有諸佛在內;說諸佛就包括了有阿彌陀佛在內。如果說:如我今者,稱讚阿彌陀佛,及與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那文和義,兩方面,都圓滿無缺了。彌陀經上接著又說:


 


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意思是說:不祇是我在祇樹園裡,稱讚彼阿彌陀佛,及六方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彼諸佛及阿彌陀佛,也各各在他的本國,稱讚我釋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啊!他們各各在他的本國,而作是言,說:釋迦牟尼佛,他有偉大的堅忍力,他能做出很難而希有的舉動。為什麼說他甚難,為什麼說他希有,因為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惡世,他居然能在這備具五種濁惡的娑婆國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是難得!真是希有!


 


這一段經文,要分三點來說明:第一、諸佛之所稱讚釋迦牟尼佛的功德,不是佛身的相好,也不是地面上的莊嚴,而是稱讚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偉大精神。因為娑婆世界,人多弊惡,剛強難化,沒有強大而堅忍的毅力,絕對不能在這五濁具備的國土裡,修行成佛,所以值得稱頌,值得讚揚。


 


第二、諸佛讚歎釋迦世尊的話,乃出之於釋迦世尊之口,是不是世尊的偽托,偽托諸佛的讚語,來裝點自己的門面。關於這一點,古人說得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的胸襟,小人且不得而知,而況於十號具足的大覺世尊呢?我們是具有煩惱的苦惱子,隔了一道牆,耳朵聽不到牆外的聲音;隔了一層薄紙,眼睛看不到紙下面是什麼。娑婆以外的,六方世界,那些世界的諸佛,他們說話的聲音,我們有什麼方法能聽到?他們的色身相好,我們有什麼方法能見到?釋迦世尊,澈悟了諸法的底源,洞見十方世界。他的佛眼,山河不能障礙;他的天耳,千里萬里不能減少他的聽聞。圓覺經上說:三千大千世界以外下一滴子雨,都能知其頭數。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然而佛之所以自引諸佛的讚詞,他深信在會的弟子們,對他的信仰,是堅定不移。同時也為的是,天下後世的眾生,因為他的稱讚阿彌陀佛,是阿彌陀經的上半部。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囑咐他們的弟子們,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也正是指的彌陀經的上半部。讚揚他所說的法,「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正是因為他在娑婆世界的說法之難而給予他的幫助。這裡正是讚揚他在娑婆世界的成佛之難。釋迦世尊,引用他們的讚語,好像是對天下後世的眾生,更多了一重保證。這是釋迦世尊的再四叮嚀,多方的誨誘。他的恩德,真是超過於我們的慈母,值得我們的感激。


 


第三、這段經文裡面,有好幾個專門名詞,須要一一解釋:第一、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譯成國語是能仁寂默。能者,佛有曲順眾生機宜的善巧方便之能。因此,他對眾生有極大的恩德,所以又稱為仁。這在佛教的術語,叫做大悲利物。寂默者,佛、雖然終日忙著度眾生而不斷的在動,然而他的內心,卻澄靜得如止水一樣,湛湛忘言,離諸戲論。這在佛教的術語,叫大智冥理。金剛經上說:「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佛世尊的度生工作,都是坐水月道場,作空花佛事,等於無所為而為,所以叫做能仁寂默。第二、娑婆。依佛的說法,是虛空無盡,虛空無盡故,則世界無盡,世界無盡故,則國土無盡。這無盡的世界中,每一世界,包含了有一百億個太陽系,這在科學昌明的今日,早經有了證明而不是神話,我們所在的世界,祇是百億太陽系當中的一個。而整個的百億太陽系,才是真正的一個世界。那末!與我們現在所居的太陽系有連帶關係的那許多太陽系,他的名字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成國語叫堪忍,堪忍,也就是能忍。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的變化,人有生老病死的無常。而眾生們偏偏貪著妻子,戀著家庭,刀兵水火,風災、震災,常常予我們最大的打擊,我們卻都能忍受,不想方法出離。所以佛認為我們是最可憐愍者,而為我們這世界,定一個名字叫娑婆。


 


各位聽眾!上期講的一段經文裡,有釋迦牟尼、娑婆、五濁惡世的三個名詞,第一、第二的兩個已經解釋過了。今天解釋第三個五濁惡世的名詞:


 


什麼叫做五濁呢?經上已經告訴過我們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現在先講一個濁字。濁者渾濁。譬如一缸清水,晶瑩澄澈,上下透明,假如有人伏在缸的上面的話,他的頭面很明白的映現在水裡。如果我們拿一堆泥土,放進這清水裡,再用一根棒,在水裡亂攪一陣。那水的清潔,頓時就失去,不能再映現出人的頭面來了,這叫渾濁。


 


劫濁的劫,印度話叫劫波,譯成國語叫時分,也就是時間。劫濁,就是一個渾濁的時間。所以劫濁是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的綜合。由於見,煩惱,眾生,命,的四種濁,交湊在一起,昏亂複雜,使這一世界有一個很長時期的不清淨,所以叫做劫濁。


 


佛學裡面講的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包括了一百億個太陽系,我們腳下的這一地球,祇是百億分中之一個,真是渺小得可憐。而且這一百億個太陽系是同一命運。據佛學上說:這一世界,有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合成一個大劫。而每一個中劫是以二十個小劫為他的基數。每一個小劫是以一個增減為標準。一個增減的算法是:假定全世界人的壽命,平均是十歲,每過一百年增一歲,也就是全世界的人壽平均是十一歲。像這樣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加到全世界人壽的平均數,為八萬四千歲,就不會再增了。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間,也祇是一百年。過了這一百年就減一歲,如是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就不會再減下去了。如是一增一減名為一小劫。這世界的構成,須要二十個增減的時間。成功以後,供給人類和其他的生物居住,也有二十個增減的時間。過了這二十個增滅,就進入壞劫,壞劫中或以大火,或以大水,或以大風,也須要二十個增減的時間,才能壞盡,然後進入於空。空劫的時間,照樣是二十增減。然後這世界又漸漸的合成。如是世界的成住壞空,是循環不息,永遠不會停止。這是眾生的業力,絕對沒有一個創造的人在創造它。因為物理學上是:能生他者必由他生,如人由父母而生,父母又有他的父母。而且事物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都如鋼骨水泥在我們認為是最堅固的,可是若干年以後,他的堅固力過去,終究是會壞的。所以這世界的成壞,是因果相生的原理在支配,別的沒有什麼力量來能支配他的。然而什麼時候才是進入劫濁的時期呢?這在住劫的二十個增減中,每一個減劫,減到人壽平均二萬歲時,進入劫濁。


 


第二、再說見濁。見,就是見解,換句話說,就是思想學說。在佛學上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些名詞很費解,我不想講下去。我就以眼前的話來談吧:都如哲學上的一元論、二元論,宗教家的有神論、無神論、一神論,多神論,這都是邊見。這些邊見,除開無神論而外,祇是在學問上起了許多的爭執,於人類無多大的害處。至於無神論那就壞了,無神論的反面就是唯物論。科學家相信物質萬能,發展的結果,是造了許多殺人的利器。共產主義者,否認了神的存在,信仰了人和物質的萬能,乃利用新的武器和人海戰術,造成全世界的惴惴不安。這都是邊見、邪見的結果,所以叫做見濁。


 


第三、煩惱濁。煩惱濁者,使人心理上昏煩惱亂叫做煩惱。構成這煩惱的是:貪、瞋、癡、慢、疑五個成份。都如個人主義、英雄主義,以至想征服世界,獨霸世界。因為要達到這目的,不惜殺盡千千萬萬的人,以滿足其私欲。這都是貪瞋癡慢的心理在作祟、在主使。而人與人之間的奸巧欺詐,你爭我奪,使得人與人之間,每一個人都喪失了理智,而以個人、家庭為前題,這都是叫煩惱濁。所以古人說勞煩我心,不得安寧、熱惱我心,不得清涼;逼惱我心,使我真明不朗,所以叫煩惱。由於貪而感受饑饉;由於瞋,所以感受到刀兵;由於痴,所以感受到病痛。甚至水火風的三種大災,無非由眾生貪瞋痴感召而來,所以叫做煩惱濁。


 


第四、命濁。命者生命,佛學上講,心理與血肉,在一個時間裡,連持在一處,有知覺,能活動,就叫做命。而且這個命,並不是人類的專有品,如馬、牛、羊以至蚊蟲、螞蟻,都有知覺,能活動,這都叫生物或者生命。現在的命濁,且以人而言。人類的最高壽命,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減到二萬歲的時候,已經算是短促了,可是自人壽平均二萬歲以後,進入劫濁的時候,人類的貪瞋痴愛,愈過愈利害。殺生、偷盜、邪淫、欺詐、爭奪的惡行為,也愈過愈多。降至現在,人類的壽命,愈過愈短促,福報也愈過愈薄。莫名其妙的疾病,如血壓高啦、腦溢血啦,什麼癌啦、瘤啦,常常聽到因這些怪病而死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兵災,以及不可以人力抵抗的許多天災,時時襲擊不幸而生在現在的這些苦惱子。所以叫做命濁。


 


第五、眾生濁。眾生的眾是許多的意思,生、就是生命。天上的天眾,人間的人眾、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裡有情,都叫眾生。眾生的兩個字,連合起來,就是假借地水火風,許多條件才會有生,所以叫做眾生。或者天上人間,三惡道中,處處受生,所以叫眾生。眾生昧於緣生,執著這身體為我,所以一切的行為,都以我為出發點,因有我故而又成為我慢,眾生具有了這我慢,在行為上便以損人利己為生存競爭的要素,我的價值高於一切。因此,就造下了許許多多的惡業。由於有了惡因,就感到惡果。所以分明是個人,一口氣不來,便墮落而為畜生,或者餓鬼,甚至打入地獄。三惡道的眾生,罪滿了又可以生到人間,或者天上。三惡道的眾生,固然是卑鄙不堪,天上人間的眾生,又有什麼可貴,所以叫眾生濁。


 


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有此五濁,自己並不知道苦惱,性情粗暴而剛強,很不容易教化。釋迦牟尼佛,大悲大願,不怕粗暴,不畏剛強,佛在梵網經上說:我已來此世界,八千往返。足見釋迦世尊已多生多劫,在這苦惱的世界中,受過多少次的磨難,才得成佛。所以值得六方諸佛稱讚他:為「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各位聽眾!以上講的是五濁惡世的五濁,因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稱為五濁惡世。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能在這五濁惡世中,經多生多劫的修行,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了佛,這是可歌可頌,值得諸佛,異口同聲而一致對釋迦牟尼佛稱讚的。


 


各位聽眾!我們把娑婆世界,縮小範圍:僅就我們中國歷史來說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當中,有幾個十全十美完整的好人,值後我們歌頌。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聖人,莫如孔子。而孔子一生的遭遇,是顛沛流離,到處碰壁,最窮的時候,窮得連飯都沒有得喫。他的政治思想,以王道政策為中心,可是當時的那些國家,沒有一國肯採納他的政策的。但是他儘管得不到地位,以行使他的政策,而他的中心思想,是堅如鐵石,始終不肯改變。到底博得歷代帝王,運用他的思想,以為治國之大本,而尊他為至聖先師。孔子而後,兩千多年來,要想再尋出一個孔子第二來,就緲不可得。足見做一個完整的好人,是千難萬難。至於現在這社會,你如潔身自好,想做一個起碼的好人,你就別想在這人海裡立足,因為這世界是愈過愈惡濁的啊!釋迦牟尼佛,在這惡濁世界之中,出生入死,修行六度萬行,教化這剛強難化的眾生,所以諸佛稱讚他,能為甚難希有之事。然而不但成佛難,成佛而後,能說出博得他人信受的佛法更難。所以彌陀經上接著說: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淨土念佛法門,很不容易使人接受,所以說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一切世間,換句話說,就是普天下的人,也就是一切眾生。


 


淨土念佛法門,為什麼難信呢?這說起來話很長。


 


第一、人們居於這惡濁世界,習慣已久,反而覺得心安理得。而且目光短淺,見聞有限,暴暴地聽說,西方有個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都以為這是莫須有的烏托邦。


 


第二、即使目光遠大,見聞廣博,知道虛空無盡,世界無盡。那末,無盡的世界中,都可以往生,何必一定要生極樂呢?


 


第三、縱然信得及,極樂可以往生。而娑婆距離極樂,有十萬億佛剎之遠,如之何而得往生?


 


第四、西方極樂世界,既然那麼莊嚴華美,就如眼前那些高樓大廈,絕不是我們窮小子可以染指的。以我們這愚痴無智的凡夫,沒有其他奇妙法門,與多種功行,一日至七日之間,念幾聲阿彌陀佛,就得往生極樂,寧非怪事?


 


第五、受胎必定須要父母,一隻雞還要有雌雄性的配合,才能生出蛋,孵出小雞來,這是事實。生極樂世界,不須要父母,從蓮華中化生出來,這不能使人無疑?


 


第六、初心學佛的人,多半是容易退墮的。即使有極樂世界可生,也一定有大智慧,有大福德者的權利。以初機學佛的人,一生彼國,就能精進不退,不容易使人相信?


 


第七、加上其他的經典上,或說有佛,或說無佛;或說有淨土,或說無淨土,淺智者的我們,總是有相當的狐疑?


 


基於上面的七點,不但三惡道的眾生不信,人天道中的眾生,也不盡能信。愚痴無智的人固然不信,即使知識分子,也不能沒有疑惑。學佛的一群人中,或是初機,或是久修,甚至連三乘聖人,都不免懷疑。所以佛說這淨土念佛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金剛經上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又說:「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因為佛法為釋迦牟尼佛獨到的見解,是超人類的思想。人類為物欲所蔽,知見昏濁,在程度上相差太遠,所以不易為人所接受。然則,釋迦牟尼佛又為什麼不憚其煩的說了許多經呢?因為如來畢竟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雖降至末法的時代,仍有不少其有善根的眾生,會至誠懇切而接受奉行的。釋迦世尊將諸佛讚歎他的話,告訴過我們以後,他老人家也很感慨的召呼著舍利弗說: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五濁惡世,成佛難,說法更難。這是六方諸佛讚揚,釋迦世尊的話;釋迦世尊,也當仁不讓而滿盤承受,因為這是鐵的事實。所以在古佛不是虛偽讚頌,今佛更不是濫膺榮譽。因為這兩件難事,唯有彼佛此佛,才能算是十足的知音。古人說:鍾子期死,伯牙不復鼓琴。因為知音者沒有了。


 


蓮池大師,註彌陀經寫到這裡,說了幾個比喻,比喻這兩件難事,現在把他引出 一兩 段來,講給各位聽。


 


他說:比方有一個人,乘船飄海,船因碰著礁石,已經快要破裂。又不幸遇到猛烈的頂風,加上波濤洶湧,復值羅剎惡鬼、大魚、毒龍,一齊奔向這隻破船衝撞。我們想,這一隻破船,和船上的人,還有倖免的可能嗎?然而他畢竟安安穩穩的渡過了險難,而誕登彼岸,這豈不是很難的事嗎?可是他不但自己渡過了難關,而且救了其他不少的遇難者,同登彼岸。這不是難上加難嗎?


 


蓮池大師又說:又如有一個人墮落在井中,井的四周,又有毒蛇,又有荊棘,冷水又向上湧來。復遇惡人,從上面拋擲瓦石。在這樣萬分危險的環境下,身命的死亡在頃刻之中。然而這個人,居然能騰躍而上,免去了生命的危險,這不是很難的事嗎?這個人,不但自己免去了危險,並且攜帶了先前遇難的多人,一齊出了危險,這不是難上加難嗎?


 


免於大海,古井的死亡,等於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當中成佛,這是一難。帶攜其他遇難的人,同出了大海與古井,等於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中,說法度苦難的眾生,這是二難。這兩種難事,反映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是容易的;說法是不難的,因為他的國土清淨,人民安樂,沒有像這世界的三災八難,生老病死,與生活競爭的苦惱啊!


 


各位聽眾,上部阿彌陀經,前後可以把他分成三段;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流通分。這是每一部經,在研究的時候,分章分段的總綱領。佛經,在讀誦的時候,祇要平心靜氣的讀下去,不要去管他什麼章,什麼段。但講解研究,就必須分章分段。


 


第一,序分,序述一經的緣起,等於現在的開會。開會必須有記錄。記錄開會的時間、地點、出席的人數、主席某人。而其目的則在所要討論的事項。有此記錄,在法律上就能生效。佛經上最初的「一時,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如摩訶迦葉等」,這就是時間、地點、到會的人數。佛就是法會的主席,而其目的則在正宗分。有了這記錄,才可以取信於天下後世,是為序分。


 


第二、正宗分,就是所要宣說的正當宗旨。在本經上,如詳細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地面上種種莊嚴。一再勸眾生發願念佛以求往生。交引六方諸佛的誠言,令眾生斷疑生信,這都是本經上所要宣示的宗旨。宗旨純正,於眾生有大利益,那就應該把他流通出去。如開會把討論的事項,得到決議,就得要分別的執行,所以有流通分。


 


第三、流通分。流者就是流水,水有濟世利人的用處,如果蓄積在一個地方,必定要腐臭,而且也沒有用處。所以水必須流動,如果淤塞起來不能流動,就應該用人工來開發溝渠,使他能通,這就是所謂水利。佛說的話,能夠滋潤人心的枯燥,清涼人心的熱惱,所以叫做法水。法水應該讓他常常流動,才能有益於人們的身心。道教的祖 宗李老 君,曾經說過: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佛說的法,拿其他的宗教、哲學、比較起來,可算是百分之百的上善。所以我們佛教徒的講經說法,就都是使這上善的法水在流通。


 


阿彌陀經,講到現在,可算是序分,正宗分,都已講完,今天祇乘下流通分了。



................其他段落請點閱 南亭法師_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請點閱初版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序 本文出自南亭和尚全集140至142頁__南亭法師西元1957年初夏寫於_市濟南路二段四十四號華嚴蓮社


 


(以上根據 http://book.bfnn.org/books2/1966.htm     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嘉活佛舍利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