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請點閱


 


初版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本文出自南亭和尚全集140至142頁__南亭法師西元1957年初夏寫於_市濟南路二段四十四號華嚴蓮社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二)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三)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四)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五)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六)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七)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八)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講述 (九)


 



現在先講化禽演法。經上說: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這一段經文,可分四節;第一,標示彼國有奇異之鳥。第二,說明鳥類的名字。第三,鳥能唱出妙好的音聲。第四,音中能說出佛法。


 


復次是:復再次於上文,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彼極樂國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常有,表示不間斷的有,不是偶爾一見。種種,是種類甚多,下面舉出來的幾種,祇是幾名代表。雜色,那些鳥兒的顏色也不是一樣,可算形形色色,萬品千類,不一而足。 


那末!是些甚麼鳥兒呢?向下第二就說明鳥類的名字:如白鶴呀,孔雀呀,鸚鵡呀,舍利呀,還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呀。


 


鶴的嘴和腿都很長,有玄黃蒼白的四種顏色,而以純粹白色的鶴為最貴。孔雀尾巴很長,羽毛的顏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紋,閃灼有光,鮮豔奪目。孔雀對於自己的羽毛,非常愛惜,性情也非常妤勝,他看見穿著紅紅綠綠衣服的婦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傘一樣的向人展開,以表示她的美麗,這叫孔雀開屏。鸚鵡,是會倣效人們簡單的語言而說話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鳥類最聰明而最受人憐愛的。舍利譯成國語是鶖鳥,鶖鳥的雙目,銳利不過。尊者舍利弗的母親,兩眼如鶖,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兒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頻伽,國語叫妙音鳥,這種鳥兒叫的音聲,天上人間,任何的音聲,都沒有他叫的好聽,所以叫妙音鳥。共命之鳥的共命,又叫命命,兩個頭,一個身,而報同識不同,叫的音聲也很好聽。兩頭蛇、九頭鳥、千頭魚,也曾經有人看過,那末!一身兩頭的鳥,也就不能說沒有了。這五種鳥兒中的,白鶴、孔雀、鸚鸝,我們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則為極樂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異的鳥兒,在我們這世界裡,祇是偶爾一見,不能常有。偶爾的見到,也未必聽到他的叫聲。可是極樂世界的鳥兒,經常出入於寶樹林中,而晝夜六時,吐出和雅的音聲來,非常的好聽。和、與粗暴不同;雅、與鄙俗有別。此世界的烏鴉、麻雀之類,就是粗俗不堪,人們聽了他們的叫聲,反而覺得厭惡。和雅之音,能令聽的人,心曠神怡,消除煩躁,離欲寂靜。


 


極樂世界的鳥兒,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聲來,從他音聲裡還能演暢出佛法來,所以說:其音演暢。


 


演出的是什麼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為佛學裡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助道品。三個四、兩個五、一個七、一個八,不就是三十七嗎?


 


上文所說的三十七種道品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什麼是四念處呢?四念處者:一觀身不淨。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淚。九孔常流不淨。二觀受是苦。我們日常所感受的苦。樂,或不苦不樂的遭遇,澈底的說來,無非是苦。三觀心無常。我們這顆知冷知熱,知餓知飽的心,如波浪相似,前滅後生,相續不已的。四觀法無我。法指宇宙萬有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都叫做法。這些法的構成,無非假借許多條件,佛法裡說他是因緣假合,有聚有散,沒有實在的個體。我者就是指堅實存在的個體而言。如上的四種觀門,是我們安放這妄念的處所,所以叫四念處。學佛的人,不在這四處用點觀力,那是不能體會到生死的迫切。講經說法,也祇如隔靴搔癢!


 


四正勤者:一已生惡念斷。二未生惡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長。四未生善令生。人們的行為,可以分為善惡的兩途,善則於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長;惡則於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應當向正當的路途,勇猛精進,如設堤防水,一時一刻不能鬆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處,多分偏於智慧,四正勤則偏於精進,智慧精進力強,則定力弱。此四偏於禪定,以定導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幾功行可成,目的可達。一欲神足。欲者要求於四正勤精進而後,依此欲力,可以引發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應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發而起。三心神足,一心專注,依心之力,引發定生。四觀神足。由加行觀察之力而正入於定。如意足者,修這四點,於所願求,可以如意滿足。神足者,變化莫測之謂神,得定而後,由於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測,足為所依之義,依此定而得神變,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進。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兩層來說:一為能持,於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對於未得的法,能勝進上求,令其增長。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說,毫不謬誤。此一為總,其餘的四根,由信根連貫而生:因為既深信如來諦理,應當勤求不息,是為進根,進者前進。既求得此理,應當明記不忘,念茲在茲,是為念根。既念此理,應當專心一境,相應不散,是為定根。由定心寂靜,靜則生明,乃能正觀分明,決擇是非,是為慧根。有此五法,調治其心,能生發聖道。譬如陰陽調和,一切種子皆能發芽抽苗一樣。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漸漸增長,即能發生甚大的力用,故名為力。力;也有兩義,一者不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師地論說,此五種力,能於所證出世間法,生深勝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勢,催伏一切諸魔惡勢。信力者,於所信諦理,轉更增長,能遮止疑惑,不為動搖。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亂。能破損煩惱,不受侵害。此一為總,餘四亦承信力而來:如進力者,進根增長,能破身心種種懈怠,成辦出世間種種事業。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長,能破一切雜亂妄想,發起一切諸禪三昧。慧力者,慧根增長,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見,能破小乘偏差的執著。以上對於卅七道品,已經講了廿二品,其餘的下次再講。


 


各位聽眾!上次講的是:極樂世界有許多奇異雜色的鳥兒,如白鶴孔雀之類,皆能吐出和雅的音聲,音聲中演暢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佛法來、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裡再加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經講過,現在應該講到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什麼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覺支。一擇法覺支。二精進覺支。三喜覺支。四除覺支。五捨覺支。六定覺支。七念覺支。


 


菩提譯成國語,就是覺,分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覺支,覺是屬於智慧的作用,謂學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堅固,已入正位,對於這七種覺慧,可以分分隨意運用。一擇法覺支者,觀察諸法,能夠善於覺了,揀別其真偽故。二精進覺支者,修道法時,對於無益的苦行,謬誤不正的行為,都能覺了故。三喜覺支者,得到法的喜樂時,善能覺察,不生顛倒。四除覺支者,斷除諸煩惱,然能覺察真偽,不會損失真正善根。五捨覺支者,捨棄所念著的境界,過去既過去,永不追憶。六定覺支者,禪定修成,善能識別真偽,即使是正當禪定,亦不生愛著。七念覺支者,念即明記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沈沒而暗昧的時候,應當記住,這應該要利用擇法,精進,喜的三種覺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識浮動,應當記住,這應該利用除覺支、捨覺支,和定覺支的三種,使心識靜定澄明。所以念覺支的作用,是調和動靜二者,使他不沈不浮,而適合中道的。


 


什麼是八聖道分呢?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聖者正也,所以八聖道亦名八正道。由於前面擇法的力量,身心皆趨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見者,由於覺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覺,純依智慧,合乎諦理,沒有錯謬。二正思惟者,見諦理時,與無漏心相應,思惟籌量,步步趨入涅槃正路。三正語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無邪思,更以無漏智,不發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四惡語。而以和合語、軟語、真實語、誠諦語,起諸正用。四正業者,以無漏智,除滅、殺盜淫的三種身業,安住於清淨身業。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須要飲食維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為正命。如果以種田、做生意,或醫卜星象來維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於無漏正智的抉擇,遠離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進者,以無漏智,更加策勵勤行精進,趨入涅槃。七正念者,以無漏智、分明憶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動失。八正定者,以無漏智,正住於真理,決定不移。這八種法,為什麼皆叫正呢?因為以七覺支所發生的無漏正智為中心,不依於偏邪,所以叫正。由於八法,能引修行人至於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道品,但經文裡沒有將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後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於四念處等十二法。


 


毘婆沙論和大智度論,用一個譬喻說明三十七道品的次敘很清楚。兩部論上說:四念處如種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七覺支如開華。八聖道如結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經上常常見到,往往因時間關係,礙於名相的繁瑣,都避免不講。現在因為不受時間的束縛,所以把他略略的講一講。各位聽過一次,如在其他經上看到,都是同樣的講法。經上又說: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說:極樂世界,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吐出和雅的音聲,音聲中演暢出三十七種道品。所以說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表示如果那些音聲,僅足以娛耳取樂,那就毫無價值。因為音聲中能演暢出三十七道品,使眾生聽到這音聲,皆能憶念佛法僧三寶,所以這是有益的音聲,自不同於凡響,而且顯出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


 


佛法僧是為三寶,三寶有住持,別相,同相的三種不同。住持三寶者,木雕、泥塑、銅鐵鑄成,或彩色紙畫的佛像,是為佛寶。現前所流通的經卷是法寶。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無諍,是為僧寶。別相三寶者,因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別:如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這是佛寶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寶的不同。三賢十聖、四向四果、緣覺、獨覺,階位各別,是僧寶的不同。這又名出世間的三寶。同相三寶,又名一體三寶。我們的心性本體,靈明洞徹,原具有覺照諸法的功用,是為自性佛寶。性體中具有恆沙性德,一一皆足為我們修行的軌則,是為自性法寶。性體中該攝性相,融和事理,是為自性僧寶。因為佛者覺也,覺悟就是佛,迷就是眾生。佛所說的言教,皆能為我們修行的規矩法則,所以稱為法寶。僧寶的僧,應當加上一個伽字叫僧伽,譯成國語叫和合,是出家眾,結合修行的團體名稱。這三種意思,皆在我們一心中具足,故又稱為自性三寶。我們現所崇奉的三寶,當以住持三寶為準則。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或藥師佛,阿彌陀佛的遺像為佛寶。現前存在與流行的經律論三藏為法寶。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諸大菩薩,以及舍利弗,須菩提等,諸阿羅漢為僧寶。現在的出家二眾,假如能和合修行,或依佛法自修,更用以化導群眾的,也足以作僧寶的代表。現有在家信徒們,提倡皈依自性三寶,不需要以出家僧尼為師,這是數典忘祖,不合理的妄作,滅亡佛法的先趨,要不得的。你如不信,請你一讀大乘理趣六波羅密經,皈依三寶品。大乘心地觀經報恩品,你就知道了。


 


佛法僧三,皆稱為寶者,佛是兩足尊,福慧雙足。法是離欲尊,僧是眾中尊。依佛法僧修行,則出三界生死,世間珍寶,無與為比,故名為寶。經上又說: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這一段經文,是恐怕人以為極樂世界,既有畜生道的鳥類,何以配得上稱為極樂呢?因此釋迦世尊自動的召呼舍利弗而告訴他的所以然。那末!極樂世界,既然沒有三惡道的名稱,這些畜生道的鳥兒,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皆是阿彌陀佛,欲令佛法的流通,迎合眾生的意趣,以神通力變化而有的。於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佛陀的慈悲,比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還要體貼入微。


 


各位聽眾!上面關於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的話,我還想補充一點!


 


第一、什麼叫做三惡道呢?畜生、地獄、餓鬼是三惡道。三惡道的對面是人道、阿修羅道、天道的三善道。三善道雖然沒有超出輪迴,但是福德智慧比起三惡道來要強多了。在人天乘裡說來,人類如果造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惡,就要分別的墮落於畜生、餓鬼、地獄的三惡道。如是因感如是果,分毫不可假借的。畜生道裡是飛禽走獸,藏於山,潛於淵,千品萬類,其名字種類,是無法統計的。他們的殘暴、凶悍、互相食噉,以強凌弱的愚癡,是十分可恨的。有一類的畜生,如牛馬豬羊雞鴨以及水族,受著比他們更凶殘的人們奴役、禁閉、屠割、烹煮。我們往往看到牛馬身繫千萬斤的重負,雖然感到疲軟,但不能不背著向前跑。及至年老力衰,或身肉充實,可以供庖廚而將要或正在被綑縛屠割時,那種呻吟、流淚,或奔走叫號,期圖延一息生命的悽慘情形,又使人十分的替他們難受。餓鬼道的眾生,則九幽沈滯,動輒千百年不得轉生。年湮代遠,子孫滅絕,祭祀無人,常常感到饑餓的痛苦。如果罪業深重的,雖然碰到飲食,也會化成猛火,所以千年萬載,常時忍著饑餓。至於地獄裡的眾生,那就更苦了!八寒八熱,萬死萬生,鑊湯、爐炭、劍樹刀山、地獄之苦,有非語言文字所可能形容得出的!人類所受的妻離子散,饑寒交迫,或水火刀兵,盜賊王難的苦痛,當然不及其千萬億分中的一分。所以苦莫苦於三惡道,而娑婆世界之所以叫娑婆,正因為有三惡道的存在;極樂世界之所以叫極樂,正因為無三惡道的存在。上文釋迦牟尼佛,不是曾經告訴過舍利弗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國土沒有受苦的眾生,於此可見彼土是沒有三惡道的。既沒有三惡道,那末!那些,白鶴孔雀迦陵頻伽之鳥,從何而來的呢?因此不得不麻煩我佛世尊,苦口婆心,加一番解釋了。因為彼極樂世界,不許有三惡道的存在。這是阿彌陀佛的宿願,即使是三惡道的眾生,因業果終了,或宿福的發現,也可以生到西方,但一經生到那裡,就不再是三惡道的身形,應該隨其功行而定其品級的。所以白鶴、孔雀的存在,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變化,借以演暢法音。同時池沼園林,奇葩異卉,異鳥名禽,是我們這世界上所有的。佛陀的說法,為使極樂世界的組織,和我們的距離不遠,但比較淨化,所以有羅網、欄楯、行樹而皆七重;有樓閣池沼而皆七寶所成。亦有蓮華,但大如車輪,且四色四光。這都是方便攝引,正表示出我佛說法,苦口婆心,無微不至!


 


以下講到風樹演法,經上說: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極樂世界,地面上有羅網、行樹的莊嚴,前文已經說過。然而那祇是說他的行列整齊,極為美觀。這裡補敘他不可思議的妙用。妙用的所在,就是羅網行樹,因微風的吹動,而發出微妙的音聲來,有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是凡聽到這聲音的,自然而然的皆生出懷念佛法僧三寶的心情來。具見極樂世界,無往而不是佛法。


 


這裡面說風日微風,微風,是表示風的好處。假如像太平洋的颱風,那還得了。颱風一起,勢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發屋拔樹。如我們現在住的這臺灣寶島,每年都受到它好幾次的威脅,一談到颱風,總不免令人毛骨悚然,談風色變。佛經上還有一種嵐毘尼風,勢能摧碎山岳,壞諸世界。這些惡風,皆是眾生慘烈暴惡的業力所感,真是要不得。我們這世界,有時也會有一種所謂和煦的春風,雖然也可以說是美風。然而也祇能生長百物,或披拂山林,作為有閒階級的一種欣賞而已。怎能比極樂世界的微風,似有似無,不寒不熱,輕細醇和,激動著行樹、羅網,發出微妙的音聲來,使人聽著了生起懷念佛法的美感。這豈是以我們凡夫心識所可得而思議的嗎?


 


復次羅網行樹,因微風的吹動,發出微妙的音聲來,音聲而稱微妙,而且有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則我們這世界上所有的六律、八音,即使能和諧並作,作興發不出什麼高低抑揚的節奏,反而覺得雜亂無章。彼極樂世界的風樹之聲,既不是金石絲竹,則宮商角徵的安排,是誰為之工作,而能與百千種樂,同其優美。大本彌陀經上說:世間帝王之樂,百千萬種,不如忉利天宮一音之美。忉利天宮百千種樂,不如夜摩天宮一音之美。如是乃至有頂之天,百千種樂,不如極樂世界,風吹羅網行樹,所發出的音聲中一音之美。於此可見,極樂世界的音樂,是超出人天之上,而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他那世界裡的眾生,特別的福德之所感召。


 


還有,諸佛出世,在救度眾生的方法上,有著種種不同的方便。在維摩經上曾經說過:諸佛有以香飯作佛事的,有以菩提樹作佛事的,有以光明作佛事的,有以音聲作佛事的,總而言之,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諸法,無一不可以運用來作度眾生的佛事的。那末!極樂世界,微風吹動羅網行樹,發出來的微妙音聲,使極樂世界的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以音聲而作佛事啊!禪宗裡有所謂大用現前,不拘軌則的啟示,懂得了這個道理,則瞬目揚眉,拈椎豎拂,運水搬材,咳唾言笑,無一不是佛事。必得等到法師陞座,宣揚佛經,那才是佛法,則已是為愚癡人說呆笨的法了。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釋迦世尊,對於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到這裡為止,已經是說完了。因此以警覺的口吻,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內,成就了如上所說的,這許許多多的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因地修菩薩道時,大願大行之所成就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財富,以及宮室庭園之美,皆是以體力精神,甚至用不正當的手腕,換取得來的。而阿彌陀佛乃是以大願大行的功德之所成就。如大本彌陀經上,引阿彌陀佛,因中所發的願心說:「我作佛時,我剎中人,隨其志願,所欲聞者,自然得聞」,故鳥樹皆成說法的音聲。又經常都以愛語和顏饒益眾生,所以風吹林樹,皆出妙音。於佛法僧,信重恭敬,所以眾生聞者,皆悉懷念三寶。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講到上期,已將西方極樂世界地面上的建設,和自然界的許多優越點,都已講過了,然而這是屬於依報的。以下是講到正報。依報,正報是佛學上的兩個術語。什麼叫做依報呢?依報就是世界,或是國土,因為國土是人類以及各種生物所依止的。假如沒有國土,則人類和各種有生命的生物,不是要虛懸在空中麼?虛空祇能容受萬物的生長,卻不能生長萬物,也不能為萬物之所憑依,因此把國土叫做依報。什麼是正報呢?依報因正報而有,以正報為正。正報就是人類以及有生命的生物的本身。依正的兩種又為什麼稱報呢?報者果報,佛教於一切法,都是以因果來衡量其價值。不管是佛菩薩,或是六道眾生,總離不開因果的範圍。都如娑婆世界的眾生,心理上具有貪瞋癡愛的染污念頭;行為上發生出殺盜淫妄的惡行,這就是因。在果報上就遭遇到這土石諸山,高下不平,坑坎堆埠,穢惡充滿的世界。以及血肉所成,九孔長流不淨,壽命短促,老病死苦,糾纏不清的人生。這還僅就人道而言。至於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那種苦惱,就不忍多說了。極樂世界呢,那自然是大不相同。那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所感招的善果,當然是莊嚴無比,這在上文已經講得不少了。正因為身相的好醜,壽命的長短、享受的高低,以及所依止之國土的清淨和染污,都是與人類或生物的本身,因果相稱,不爽絲毫,所以稱之為報


 ......其他段落請點閱 南亭法師_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請點閱初版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序 本文出自南亭和尚全集140至142頁__南亭法師西元1957年初夏寫於_市濟南路二段四十四號華嚴蓮社


(以上根據 http://book.bfnn.org/books2/1966.htm     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嘉活佛舍利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