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歡迎轉載或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435&prev=1439&next=1373&l=f&fid=21)


淨空法師題字 看破放下專心念佛  紀念恩師章嘉活佛教誨



我(指淨空法師)的緣分相當殊勝,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我(淨空法師)的鄰居敏孟經,他是清末蒙族的一位親王,大家稱他敏親王,承蒙他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


from 節錄自【無住生心集】http://www.amtfweb.org/introduce/zangjiadashi.htm


(淨空法師)的緣分相當殊勝,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我的鄰居敏孟經,他是清末蒙族的一位親王,大家稱他敏親王,承蒙他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我與大師見面就感到有很深厚的緣分,大師對我關心、愛護,當時我有工作,唯有星期天去向他請教,他非常慈悲,與方老師一樣,每星期給我一至二小時。章嘉大師教導我,佛法的修學一定要從「看破」「放下」入門,一定要從「布施」下手。


 


這是我(淨空法師)最初接觸他老人家,所得到的真實教誨。他教我從布施下手,我也能真正依教奉行。他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必須如理如法的求。如果是非理非法之求,就不會有感應。如理如法的求佛菩薩,而得不到感應時,這是自己有業障,必須懺除業障,自然感應現前。懺除業障的方法就是改正自己的過失。懺悔的真實義是知道自己的過失,而後能真正改過自新,這才是真正懺悔。我接受大師教誨三年,承師為我奠定往後修學的根基,恩德永誌於內心。

淨空法師
節錄自【無住生心集】


 


也請參見:  淨空法師二十六歲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淨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但是要會修,要知道修因,你不要害怕,要相信佛,佛不欺騙我們。」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360&prev=1361&next=1199&l=f&fid=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錄自 http://www.amtfweb.org/introduce/zangjiadashi%202.htm


章嘉大師在台北圓寂,火化後的舍利子有七、八千粒. 嘉章大火化後,除了舍利子十粒,尚有
金若幹粒,六字一粒,三佛身至兼而有之,金似透明之玉石,若珊瑚。


在佛法裡面講「懺除業障」,這個「懺」是懺悔。以後我(淨空法師)跟章嘉大師學佛,章嘉大師教導我(淨空法師)懺悔法門。什麼叫「懺悔」?你必須要找出你自己的毛病過失,你能夠常常發現自己毛病過失,這在佛法裡叫開悟,你覺悟了。悟後起修,悟了之後就把這些毛病、習氣改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節錄自 淨空法師
[ 印光大師開示]
公元二○○一年九月廿九日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也請您可以點閱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361&prev=1372&next=1360&l=f&fid=21


(淨空法師)早年學佛,心裡也是有希求,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淨空法師)求的方法,說得比雲谷禪師簡單,非常有效,他(章嘉大師)說:「你真心祈求,沒有感應,這是自己有業障。障礙不在佛法那一邊,障礙在自己本身,只要消除業障,有求必應。」我(淨空法師)章嘉大師請教:「如何消除業障?」章嘉大師:「懺悔。」    懺除業障絕對不是拜梁皇懺、拜水懺,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什麼是實質?後不再造。譬如,我們起了不好的念頭,說了不善的言語,做了不好的事情,現在知道這是罪過,從此以後不再犯錯,這是真懺悔,如此方能消除業障。假如你在佛菩薩面前念經念咒,念完之後再造,造了以後再去念,以為這就是懺悔,那你完全錯會了佛的意思。



 


業障真正消除了,一定有求必應。業障習氣深重,不要怕,要有耐心來消除。了凡先生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我也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毛病、習氣一定要克服,常常提醒自己,所以古人重視讀誦,非常有道理。我自己這一生能成就,得力於四十多年沒有離開講台,天天講經,天天勸別人,天天也勸自己,別人有沒有得到利益,我不知道,我自己真得利益了。這就是佛法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薰修,怎麼能成就?我們的毛病、習氣是無量劫薰習而成的,現在我們要把壞的習氣捨掉,學古聖先賢、諸佛菩薩,同樣也需要時間。因此,要有決心,有毅力,長期斷除自己的習氣,這樣才能圓滿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錄自http://www.amtfweb.org/introduce/zangjiadashi%202.htm


(淨空法師)早年學佛,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皈依,章嘉大師教給我,教我學戒。他怎麼教?做到一條算一條,你真正做到,你就受了一條。形式上受戒,受了又做不到,那是假的,那個有罪。菩薩戒受了,受了一條也做不到,變成冒充菩薩。冒充菩薩,這就有罪;你不是菩薩,冒充菩薩,你還得了嗎?不受戒,沒事,沒有罪過;這一受,罪名來了,冒充菩薩,冒充菩薩犯法的,何必去幹這種傻事情?所以應當怎麼做?應當先去持戒,我真正能做到,我再去形式上受。

戒律是 
凡聖的標準

我的老師──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我(淨空法師)跟他三年,每一次下課,我去告假的時候,他老人家很慈悲都送我到門口(註:章嘉活佛住台北市青田街八巷三號,原章嘉大師駐錫地,現擴建為蒙藏文化中心,三樓設有章嘉大師紀念堂http://park.org/Taiwan/Culture/museum/twnmsu/sec105.htm),輕輕地點醒我一句──‘戒律很重要’。我聽的卻是耳邊風。到大師圓寂的時候,火化是在北投,建了一個小塔,我們在塔邊搭了一個帳棚,守了三天三夜。(註:火化處即是舍利塔現址!請參見章嘉大師在北投中和禪寺後山章嘉活佛舍利塔現址荼毗 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64&prev=166&next=144&l=f&fid=10)我認真做了一次深深地反省:我跟大師三年,他究竟教了我些什麼?這一反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戒律很重要’這一句,因為這一句他至少給我說了幾千遍。我就想到假如不是真正的重要,他不會這麼多次的提醒我。

節錄自《淨業三福講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樣入佛法之門(第四集)1991/11 美國洛杉磯 18-06-04



 


 


我剛剛學佛的時候,我那時候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就開始看佛經。一個月的時間,我認識章嘉大師。這個緣分,那個時候我還在軍中,我們宿舍在新北投,那是單身宿舍,我們三個人住一個房間。我在那裡看佛經,我們鄰居有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現在人在美國,那時他八歲,很頑皮,常常跑到我們住的地方。我們院子很大,他看到我桌上擺著佛經,他回家去告訴他爸爸,他們是佛教徒。他就領他爸爸來看我,問我學佛,他很歡喜。我說:我剛剛接觸,佛經才開始看,才看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問:你有沒有困難?我說:困難很多,很多地方看不懂,但是我很喜歡看。他說:你需不需要一個人幫忙?我說:那太好了!那時法師都不認識,寺廟也沒去過。他就給我介紹認識章嘉大師。他是蒙古人,是滿清的一個親王(敏孟經),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

我第一天跟大師見面,我們很有緣分,我向大師提出一個問題。我說:佛教的好處我知道一些,有沒有什麼方法叫我馬上入進去?這心很急。我這問題提出來之後,章嘉大師兩個眼睛看著我的眼睛,看了半個鐘點,一句話不說。我也特別注意聽他的開示,那時不懂什麼叫開示,聽他的指導。半個鐘點,人幾乎都入定了,全部精神集中到。他的精神很飽滿,所以我們也不敢懈怠,等,等他回答。等了半個鐘點,才等出一個字,什麼字?「有」,有底下又沒有了,他又不說了。這又等了十幾分鐘,沒有前面時間那麼長,等了十幾分鐘。他說話時很慢,每一個字非常有力,他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說的語氣很慢,不像我這麼快。教我六個字。所以這種教學,真的那個力量一生都不會忘記。不像一般人,你向他請教,他說了好多,說到最後,什麼都不知道,不曉得說些什麼,說多忘掉了。

他這種教學法,每個字都教你印象非常深刻,這真正了不起。在我這一生當中,就碰到這麼一個人。跟他在一起就像在入定。我聽了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我聽得懂「看得破,放得下」,我就接著說:從那裡下手?差不多再等了十五分鐘,說了兩個字,布施。那一天,我們差不多在他那裡坐了一個半小時,就說了這麼幾句話。我向他告辭的時候,他送我到大門口,大師非常慈悲,拍拍我的肩膀,告訴我: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那個攝受的力量不可思議。

那我就真聽話,真去做,做六年,六年學什麼?布施。原來很吝嗇的,自己的東西捨不得,我喜歡讀書,很愛惜書,人家想借我的書看都不可以。為什麼?會把我的書弄髒了,我不借給他。這個時候開始學心量大一點,我讀過的書可以借給人,新的不能借給人;再過一個時期又進步一點,新的也可以借給人;到後來,我買來的新書,沒有讀過的,別人想要,我也可以借給他。一步一步的放,放到六年的時候,我把我的東西全部布施光了、捨盡了,捨盡了的時候感應現前。

我那時跟章嘉大師,是每個星期都到他那裡去,差不多都要坐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都跟他兩個入定。他教給我的東西,真是我一生都受用不盡。我是真正聽話,完全遵照他的教訓來做;你不做,你得不到。捨到最後,心地清淨。心地清淨,有很多事情可以預知,好像有預兆一樣,什麼事情快要發生了,自己知道。我曾經跟大師提出,我說:這佛法好,我有志弘揚佛法。弘揚佛法,當然想出家,他就跟我說:很好!你不要找師父。出家不找師父怎麼行?他就給我舉個例子:如果你去拜了師父,那個師父不收你,那你會生煩惱。我想,對!很有道理,那怎麼辦?他說:你求佛菩薩,讓佛菩薩給你安排。求佛菩薩沒有感應的時候,你自己有業障。

有障礙,一定要消除業障。業障怎麼消除?他不是叫我拜梁皇懺、拜水懺,他不是教我這個,改過自新就消除業障。他說這是真正的懺悔。你每天反省,能夠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這就是悟,這就是開悟。所以開悟是什麼?自己知道自己的過失,再能把自己的過失改掉,這叫修行。所以大師教給我初學佛法的修行功夫是不落跡象的,這真正做。你的業障消除了的時候,有求必應。這是我從他那裡學來的。

所以到我布施都布施乾淨了,剩下什麼?剩下一床棉被,幾套換洗衣物,什麼都沒有了。我那些書到最後,有讀書人喜歡這個書當參考資料,我都一箱一箱送給人。大的書就送給李老師剛剛辦的慈光圖書館,幾乎所有的書全部送掉了,身上連一文錢也沒有了。這個時候感應道交了。心悟法師,那時候圓山臨濟寺剛收回,沒有人幫忙。他知道我有意思出家,他就請我去臨濟寺出家,派人來請我,一個月當中來了九次。我看他很虔誠,我就答應了。所以我出家因緣,不是我找師父,真的章嘉大師講的,師父來找我,還要找九次我才答應他。所以這個因緣很特別。大概在台灣沒有第二個人是這樣的。所以李老師就講怎麼人家一來找,你就去了?我向李老師報告出家因緣成熟,李老師很不願意,很不樂意,他希望我跟他能夠學成。我說:他來了九次了,很誠懇,大概因緣成熟了。我這樣出家的。所以我出家的時候,那一張車票是同修送的,身上一分錢布施得乾乾淨淨,就帶一床被子,兩套換洗衣服,到臨濟寺出家。車票是從台中站買到圓山站,下了站就到廟裡去了。

出家時我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我每個月要到台中去住一個星期,繼續跟李老師學教。常住要給假期給我,要給我買往返車票,我沒有錢。第二個條件,我出家願心是學教,弘法利生,我不做經懺佛事,不參加任何法會。你要同意,不同意,我不能在這裡住。我提的條件,心悟法師統統答應,完全兌現。我是這麼出家的。這就是章嘉大師的話「有求必應」。第二個受戒,道源法師傳戒的時候,那時候受戒要繳錢,要繳五百多塊。不得了了!對我來講是天文數字。我俗家一個老師,周邦道,他是我的校長,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聽到海會寺傳戒,就打個電話給我。他說:海會寺傳戒,你曉不曉得?我說曉得。你有沒有去報名?我說沒有。為什麼不去?沒錢。他聽到這個,他說:去,我們在台北的校友共同支持你。所以我受戒的錢是校長帶頭,我們還有不少的老師、同學大家捐助的,送一筆錢給我,叫我去的,我不是主動的,真的佛菩薩安排。他替我安排好了,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個真正善知識,真正好老師,是實實在在不容易。章嘉大師圓寂,他在北投火化,做一個小的塔火化。我跟甘珠還有他的祕書陳居士,有六、七個人在那裡搭了一個帳篷。我在那裡守了三天三夜,甘珠在那裡守了七天七夜。因為我要上班,請不到長的假期。三天三夜,我就在那裡很冷靜的想,我跟大師三年,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麼?我學到了些什麼?深深做一次反省,想到一樁事情「嚴持戒律」。

因為我初學佛,我學佛的因緣是從方東美先生,從哲學裡面進去的,是學術裡面進去的。所以對於思想、理論特別愛好,對於戒律沒有看在眼裡。那時還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戒律是生活規範,覺得佛是三千年前的人,是外國人,三千年前的生活方式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對於戒律沒有在意,沒有這個念頭去學這個東西。可是一想起,這就才想到,我每一次去見大師,離開的時候,他都輕輕的提一下「戒律很重要」,輕描淡寫提一下。這個話至少提了幾十次,所以在反省的時候,這一句話的力量最深。這時才認真想一想,他老人家這句話提那麼多次,目的何在?那一定很重要。那究竟為什麼會重要?在這個地方認真反省才覺悟到,想到什麼?不能把佛法戒律當作世間的禮來看。

世間是世間法,禮,三代之禮就有興革不同,所以我就想到這個問題,古今之禮不同,中外之禮不同。我忽然悟到這個戒律是凡聖之禮,那就不能變更了。我們學佛是要超凡入聖,戒律是凡聖的分水嶺,是這個標準,決定不可以拿世間這種生活禮儀來相比擬。我就悟到這一點。所以我那時講,大師要不死,我永遠不會開悟!他老人家一死,我才一下覺悟到,我才知道戒律的重要,才認真去看戒律這些書,認真來研究、來學習。因為他老人家告訴我,他說:持戒,你做一條就是持一條。他說:受戒是形式,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你要真正把它做到。他完全給我講實質,不重這些形式。我在他那裡三年,三年真正把學佛的根基奠定了。所以對於戒律才非常非常的重視,才真正體會到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我們求的是智慧,但是戒跟定是手段,不從這個手段,要想成就智慧是決定不可能。千萬不要把世智辯聰當作智慧,那就大錯特錯,那不能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生死的問題,這才是大事。所以學佛的人,這一生真正的成就,我將來到哪裡去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不糊塗,這是成就。如果還是迷惑顛倒,不曉得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那這個佛就白學了。

所以後十年在李老師會下,那是專門學講經,學講經的理論、方法、技巧。那個東西也是古人所說的「只可心會,不可言傳」。那要細心去體會。我在那裡專門學這個東西,所學的是活的不是死的。李老師也不准我學死的。最初,我聽他講經寫筆記。因為他叫我坐第一排坐第一個位置,他看得很清楚。講完之後,他把我叫到房間。他說:你寫筆記是不是?我說是!你寫了有什麼用?我說怕忘記!他說沒有用!你今天費那麼多時間去寫,寫到明年,境界就不一樣了,全部作廢了。我想是有道理。他說你專心聽就好了,不要記筆記。所以我在他那裡聽了十年的經,我一本薄薄的筆記本,寫了一半都不到,十年。他教我學活的,不要學死的。所以我在他那裡,我知道他的思想,我知道他的方法,我學這個東西。所以我在講台上就很自在,不要任何依靠。

李老師他講經,他自己編了一些表解筆記,那個東西只要我看到,我沒有聽他講,我依照他寫的大綱,我來講一遍,跟他講的就差不多。不能說百分之百,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前面我聽了,後面我都知道了。所以我跟他學《華嚴經》,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八十華嚴》我聽一卷,這全部《華嚴》我能講得下來,決定沒有問題。所以我就到台北去講《華嚴》,講了十七年,十七年《華嚴經》沒有講完,講了一大半,因為我四十、八十同時講,差不多講了有二千五百多小時。我相信淨土是從《華嚴》這裡面生信的,所以確確實實《華嚴》、《法華》、《楞嚴》,引導我入《無量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請您參見以下:



章嘉活佛教淨空法師--持戒。章嘉活佛說:「戒律很重要!」這一句話,三年當中恐怕講了二十幾遍,所以印象最為深刻。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199


那時候我(淨空法師)年輕,剛剛接觸佛法,我總以為佛法的理論、學術,我們應當要深入研究,至於戒律,這是生活規範。既然是生活方式,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跟中國人不同!古人跟今人又不同,我們又何必去學,三千年前印度人這些風俗習慣呢?這怎麼講也講不通!所以,我們自己想想,自己也說得出一番道理,滿有理的!所以,在三藏經論裡面,對於《戒經》就比較上疏忽了,不太重視。 (淨空法師)這個心態,大概被章嘉大師看到了、看出來了,所以每一次見面的時候,有意無意提一句,「戒律很重要!」所以,到最後我一反省,這一句話的印象最深刻。所以,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我對戒律就留意了,將這些《戒經》細細的來讀,認真的來學習。章嘉大師曾經跟我(淨空法師)說過,他說:「學佛持戒,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道,都不能夠捨離」。章嘉大師舉個比喻,那個時候是很早年,民國四十二年(註:淨空法師26歲時,第一次和章嘉大師見面,當時是西元1953年,章嘉大師是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活佛已64歲了,四年後章嘉活佛就圓寂了),舉個比喻說,我們從台北到高雄,那個時候都坐火車,火車一定要買一張火車票,火車票一定要好好的保存,一直到出站,還得要收回,避免隨時查票。章嘉大師就跟我(淨空法師)說:「持戒、戒律就好像火車票一樣,你要隨時放在身上,決定不能離開。」說明持戒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從捷運奇岩站到章嘉活佛舍利塔  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335



各位朋友可以按自已能力,適量帶一些以下物品來章嘉活佛舍利塔(不必全部)


 (鮮花適量) 


(多的可以留在舍利塔前讓以後來的人拜,目前尚足夠)


燈油(現在就不大夠了,請大家隨手提一瓶上山:請帶些燈油(不要沙拉油或花生油,因點燈會冒黑煙)如果多的可以留在舍利塔前讓以後來的人拜,最常去整理舍利塔的義工李大哥表示常常會缺油,舍利塔四方他共安放了八盞大油燈,24小時點,夜晚很明亮,但靠他一人是沒有辦法長期負擔買油的費用)  弟子於2007年1月14日(sunday)傍晚6點離開舍利塔時,深深為章嘉活佛舍利塔的夜景感動,令人想到印度菩提迦葉的夜晚。


遇到李大哥,就向他說聲謝謝吧!


 


章嘉活佛在195734於臺大醫院圓寂 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13&prev=21&l=f&fid=10 今年適逢圓寂50週年,所以弟子打算在200734(星期日) 恭請各位法友章嘉活佛舍利塔舉辦共誦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法會 



時間:: 96年1月21 (星期日)上午10點起至中午左右

地點:章嘉活佛舍利塔

主法上師:未定


 

並在章嘉活佛舍利塔旁放新的天馬旗  請帶繩子

 

普賢菩薩行願品  請自行帶來  如有可請法友多帶一些來舍利塔前 

有關96年3月4(星期日)章嘉活佛舍利塔法會訊息的


連絡emailhow9999you@yahoo.com.tw,朋友們如果願意幫忙或參加,歡迎多來信!



【【1967-03-03/聯合報/03版/】章嘉大師圓寂十年 明誦經追念:蒙藏委員會及所屬章嘉大師辦事處,訂明(四)日(1967年3月4且)上午九時至十二時,假本市善導寺舉行「章嘉大師圓寂十週年」紀念會,由甘珠法師等誦經追念。章嘉大師是蒙藏四大活佛之一,歷任國府委員,總統府資政等職,於四十六年圓寂台北。】以上這篇報導是最後一次有人為第十九世章嘉活佛修法的記錄。從此歷史就遺忘了章嘉活佛,直到2006年初,董嘎喇嘛為了保護舍利塔免遭中和禪寺拆除,才又喚醒後人對一代宗師的記憶。http://tw.myblog.yahoo.com/jw!Fi6Gk.6aHwC3tiEhrm.TRbCF/article?mid=571&prev=700&next=375&l=f&fid=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ft.amtb.tw/dv.aspx?sn=20-11-1024&ex_lang=zh-tw


20-11-1024
轉境降魔—一念之間  (共一集)  1997/10/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11-1024



  今天你們出了個題目給我講,這個不錯,很好。說到修行,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即使世尊在世也在所不免,你們看「八相成道」有「降魔」這一科目,歷代修學的人,凡是有成就的都必須要通過這一關,如果不能通過,他就失敗了。

  佛法的修學最重要的是知見,這也是佛在經上所說的,他說「破戒,我可以救」,破見,佛就沒法子救了,所以知見非常重要。而初學,我們的根性說實在話不是像經上所講的菩薩種性、一乘種性,我們不是的,我們是屬於不定種性。不定種性的人,成敗的關鍵就在遇緣不同,善導大師這句話講得非常之好,如果遇到善知識教導,你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奉行,決定就得利益了。

  我學佛是在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大概在四個月的當中,每個星期兩個小時,好像不到四個月,因為總共只講了二十多次,大概三個月的樣子,一個星期兩小時,講了二十七次,不到三十次。方先生將佛經哲學列為一個單元跟我講解,這在整個講述當中是最後的一個單元,在這個以前,他給我介紹的是有西洋哲學,中國的哲學從《易經》、孔孟、老莊,諸子,一直到宋明理學,到王陽明的哲學,這麼一個體系講下來,最後講到印度哲學,最後這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他老人家認為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最圓滿的,最高深的,他跟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從這個狀況之下走入佛門,這是知道佛法裡面有好東西,這才接觸佛教。

  接觸佛教最重要的就是經書,因為像這樣的理念出家人沒有,也講不出來,所以我們自己到寺院裡面就去找經書,借經書出來看。剛剛看的時候當然很吃力,看不懂,可是鍥而不捨的力量就是知道這裡面有好東西,這個裡面真正有寶貝,不懂也不肯捨棄,也是很認真努力的在讀,希望能夠有所發現。佛法正如《華嚴》、《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我們怎麼會懂得?這也真是三寶的加持。

  我讀佛經大概一個月的樣子,讀佛經,在那個時候台灣佛經非常希有,市面上買不到,所以一定要找寺廟,跟寺廟這些年輕法師套套交情,建立關係,得到他們的信任,寺廟裡面的書才可以借出來看。我們一定保持很好的信用,借三天,三天一定還,借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一定還,所以有借有還,再借就不難了,這是把信譽奠定好了,這從寺廟裡面就得一些經書,那個時候差不多都是線裝書,借出來看。

  大概就是一個月的時候,我們居住在一個宿舍,宿舍附近有一個鄰居,平常也沒有往來,但是他有個小女兒,那時候八歲,常常跑到我們院子來玩,我們的院子很大,小朋友常常跑到裡面來玩。這個小朋友看到我在那裡看佛經,她就回去跟她爸爸說,他們是學佛的。那個時候台灣的社會學佛的人不太多,所以她的爸爸就來拜訪我,問我讀些什麼經。我說:我剛剛開始接觸,對於佛法還是一無所知。他就問我,他說:你需不需要有一個高明的人來幫助你?我說:那太難得了,求之不得。於是他就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以後我才知道這個人姓敏,敏捷的敏,這個姓很少,敏孟經,他原來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親王,敏親王,他也是蒙古人,所以這樣才知道,因為他,我也認識不少蒙古人。他的一些朋友都是滿清末年的王公大臣,他們跟章嘉大師的關係非常好,這樣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在最初佛經裡面疑難的地方,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這是章嘉大師幫助我三年,一直到他圓寂,我的佛學根底是他老人家給我奠定的。

  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向他請教,「我知道佛法是個好東西,方先生介紹給我的,這是世間最圓滿的哲學,哲學就是智慧,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夠深入?」章嘉大師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第一天見他面,他教我六個字。我問他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第一天我辭別他的時候,他送我到大門口,非常慈悲、愛護,那個時候大師六十多歲,我二十六歲,告訴我,他說「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被他的真誠、慈悲所攝受,就真的發心去做,這一點就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夠做到,你就沒法子開智慧。智慧是被煩惱蓋覆了,減一分煩惱就多一分智慧。布施就是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就是禪定,禪定不一定要面壁。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清淨,你就長一分智慧,這個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世間人所爭取的,我們明白,不但我們不爭,給我我也不要,為什麼?我們道業沒成就,道業沒成就就是定慧沒有成就,定慧沒有成就,如果有這些東西纏繞,你就脫不了身。

  所以在中國古代寺院叢林裡面一些執事,方丈、當家這些執事,不是凡人,是佛菩薩、阿羅漢化身來示現的,他們不在乎這些瑣碎事情圍繞,為什麼?他有定有慧,他成就了。所以凡夫當清眾,凡夫做學生,你沒有相當的定慧,你被這些俗務一纏繞,對你修行證果決定產生障礙。爾後我們看到智者大師曾經講過,智者大師往生的時候,他的學生問他:您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他就告訴人,他說:如果我要不做住持、不領眾,那品位就很高。因為做住持,因為要領眾,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你看像他那樣的人,因為領眾、管事,品位降低。五品位就是凡聖同居土,這品位不高,這就是他能犧牲品位,但是決定得生。犧牲有個底限,如果是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迴,那就錯了,大錯特錯。最低限度有把握往生,底限像智者大師一樣,可以保住五品位往生,這個才能幹。我們曉得,在傳記裡頭有記載,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示現的,這是來告訴我們。

  所以有很多人要爭著做執事,爭權奪利,爭這個就是爭六道輪迴,就是爭三途,爭這個東西。由此可知,不明瞭的人才會爭,明白人,真正懂得的人,知道自己不行,搞這個會耽誤自己一生道業的成就,那怎麼可以做?所以世間一切事物,真正明白人決定不會爭。在中國歷史上,上古許由,明白人,人家聽說這個人是賢人,有道德,有學問,又很能幹,朝廷派人找他去做皇帝,皇帝要讓位給他,他一聽到這個消息,躲到山裡面去,不見了。現在要遇到這個機會,搶,想盡方法爭。他為什麼會逃掉?責任太大。你擔當這負重擔,你把國家治理好是你應該做的事情,你的本分事情;做不好,你的罪過。這樣沈重的擔子他曉得責任太大,擔負不起,逃掉了。

  所以一個明白人對於世間的名位決定不會去爭,逃避都來不及了,還能搞這個東西嗎?最重要是成就自己的道業,道業就是定慧,《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學道要學這個東西。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擔當這些執事?最低限度要是佛法裡頭的標準,「八風吹不動」,要到這種標準,你做執事就穩當,雖有這些雜事纏繞著,像宗門所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有這個本事才可以。也就是說再多世俗事情纏繞,心地清淨決定不會污染,也就是說處人、處事、接物不會生煩惱,不會起貪瞋痴慢,不會起人我是非,這是最起碼的標準。如果在一些人事環境裡面還會有分別執著,還會生煩惱,那就不好了,那個對於自己的傷害就太大了,所以我們處處要知道躲避。

  所以初學的人要親近善知識,要選擇好的道場,這個道場有明眼人來幫助你,來指導你,這才能住。找不到這個道場,求佛菩薩,這個方法也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真誠心學佛,學佛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佛教我們怎麼做,要認真去做,佛教給我們不能做的決定不去做,這叫學佛,不是在理論上你懂多少,那個不作數的,要去做到。

  章嘉大師告訴我,果然能夠依教奉行,你的一生自然佛菩薩替你安排,你什麼心都不要操,我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如獲至寶,一生都不要操心,這個多自在。所以我聽了之後,我就發心,我的一生全部交給佛菩薩,從此以後不再操心,這個真是得自在了。不管是順境、逆境,佛菩薩替我安排的,明天沒飯吃餓死也是佛菩薩替我安排的,絕不怨天尤人,佛菩薩替我安排一定是最妥善的安排。這是我一生當中得章嘉大師這一句的教誨,一生受用不盡,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能夠安然度過,為什麼?全是佛菩薩替我安排的,順境裡面,在順境裡學習;逆境裡面,逆境裡面修忍辱波羅蜜。

  以後念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看到他對於曇生方丈一段的開示,跟章嘉大師講的意思完全相同。蕅祖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個話是真理,這就是說我們所接觸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沒有善惡、是非、好醜,是非、善惡、好醜是從自己心裡面生的。如果我們用善心來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惡人也是善人,惡事也是善事,真的是境隨心轉,到境隨心轉,你怎麼會不自在?這個意思很深,初學的人很難理解,必須對佛法,也就是對事實真相,大致上有一點領會,你就會明瞭。

  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現所變的都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裡面為什麼會有差別相?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起的差別現象。假如我們真的明瞭通達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怎麼回事情?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示現來度我的,《華嚴經》修學的關鍵就在此地。所以一個修學大乘的人,就是一個人,善財童子代表修學大乘的人,沒有同學,自己以外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給我們看,你的道業怎麼會不成就?善人示現正面的、善的,與心性相應的,我們應當學習。惡人、惡事,示現反面的,讓我們自己接觸到之後,能夠回過頭來檢點自己有沒有這些過失,如果有這些過失,自己要趕緊改過來,所以善、惡兩方面都是我的善知識,你哪有不成就的?你看五十三參裡面有示現貪瞋痴的,有示現反面的,所以正反都是教育,都是大權示現。

  以後我們讀經曉得了,釋迦牟尼佛當時那六群比丘,天天在搗亂的,也是諸佛菩薩故意示現,讓大家覺得這個不好,釋迦牟尼佛才制定戒律,要沒有這些人表現這些事情,那戒律就沒有了。他們對一切眾生有沒有利益?跟目犍連、舍利弗沒有兩樣。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六塵都說法了,十法界統統是諸佛菩薩示現的,我們在這個裡面,一切障難自然就突破了,在一切境緣當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你才能生起真誠恭敬心,這樣與普賢行願就有幾分接近了,有幾分相應。所以真正契入,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來度我。

  我們今天修學,上講臺就等於對自己的父母、老師做心得報告而已,你這個心多真誠、多恭敬。我們上臺不敢以我是法師自尊,我們是學生。坐在臺下,周邊所有一切人物都是老師,都是佛菩薩,都是他們示現來教我的,來度我的,我們就真正得一切諸佛如來的關懷照顧,沒有一個不是諸佛,沒有一個不是如來,而後你才會法喜充滿。惡人毀謗你,障礙你,阿彌陀佛替我消業障,我的業障消不了,歡喜接受。業障消除,煩惱沒有了。人家看到這個事情生煩惱,我們在這個裡面生歡喜心,生清淨心。對於找麻煩的人生恭敬心,生感恩之心,他消我的業障,業障不消除,境界就不能往上提升。

  所以《華嚴》的確是大圓滿,方東美先生一生最佩服的是《華嚴經》,他用功力最深的也在《華嚴》。我們出家人裡面,諸位曉得弘一大師,弘一大師一生受持《華嚴經》,而且他介紹知識分子學佛,第一部佛法入門的書籍就是《華嚴疏鈔》,他說從這個下手,將來無論研究佛法哪一部經典、哪一個宗派,一定能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個話也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如果對於修學沒有相當的心得,這個話說不出來。所以能夠有幾位真正的同參道友能夠討論《華嚴》,那是一生最善的大事,也是最幸福的事業。像我們現在早晨這種討論會一樣,能夠有幾位同參道友來討論《華嚴》,那真的有趣味,真會有開悟。

  由此可知,關鍵都在一個認識、認知。經典裡面常常說到,《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也有講,菩薩在這個世間,有的時候示現種種違逆之事,這個裡面含的意思很深。我們世間人認為他破戒、犯罪,一切不如法,其實裡頭有密意,他用這一種示現的用意一定度一類眾生,這不是凡夫所能夠理解的。經上說的這些話也就是告訴我們,有一些破戒、作惡的修行人,我們不能夠輕看他,不要見到這些人、這些事,心裡面起反感,起厭惡,錯了,也許那是菩薩示現,他這種行持是度另外一類眾生的,那個境界比我們高得多,我們在這個裡面見到、看到生煩惱,我們錯了。所以經論當中像這些教訓,常常提示,我們應當要有所領悟,要有所體會,然後我們都能夠契入這個境界,順境、逆境裡面都能夠養自己的真誠、清淨、慈悲,我們得利益就殊勝了,真正進入到大圓滿。

  這一些道理我們明白了幾分,然後我們對於世間,乃至對於歷史,我們的看法就改變了,不一樣了。我們舉一個淺顯的例子,這個在中國社會大家都曉得,岳飛是個大忠臣,盡忠報國,秦檜是個大漢奸,遺臭萬年。現在西湖邊上的岳王墳,大家見到岳飛,哪有不恭敬的?看到秦檜的銅像,哪個不罵他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兩位都是民族英雄,了不起,為什麼?岳飛教給我們盡忠報國,秦檜教我們決定不要做漢奸,做漢奸就這個下場。一個從正面教我們,一個從反面教我們,兩個人都功德無量,兩個人地位平等,功德也平等,你看看這境不是隨心轉嗎?心隨境轉的時候就是對岳飛恭敬,對秦檜厭惡,這是我們心隨境轉。到境隨心轉的時候,我們平等恭敬。岳飛教人盡忠報國,愛國愛民,秦檜教人決定不能做壞事,這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這就是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

  《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我們的心要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你被境界轉,你的魔障就多了,你就困苦了。如果轉境,那一切都解決了,什麼問題都解決。心轉境,境轉心,一念之間,就是迷悟,迷了,心就被境轉;悟了,境就被心轉,凡聖是不隔毫端。智慧重要,學佛沒有別的,就是求真實的智慧。

  《無量壽經》實在是好,言簡意賅,裡面的內容跟《華嚴經》一樣的圓滿,所以你們諸位在這個經典裡面看到,不但大小乘,世出世法,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你能夠好好的學就學到了大圓滿,無量無邊的佛法都濃縮在這個經典上。不像其他的經,其他的經是偏重在某一部分,當然部分也會涉獵,它沒有那麼明顯,這部經非常明顯,全部都包括了。

  比這個講得更清楚,講得分量更多的,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彭際清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句話高明,對於教理不透徹的人講不出來,我們對於彭居士不能不佩服。他有《無量壽經節校本》,這個本子編得是很好,美中不足的是這五種原譯本他只取一種,康僧鎧的本子。他把康僧鎧的本子簡化了,麻煩的地方刪掉了,做了一個節本,這個節本比康僧鎧的原本要好讀得多。《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彭際清作的,他先節校,節校之後作了一個註解叫《無量壽經起信論》。清末民初,丁福保居士作《無量壽經箋註》就用的是彭際清的本子。所以彭居士也是個再來人,不是普通人。

  所以學佛,總而言之是個緣分,善友,真誠心,一定有感應,「佛氏門中,不捨一人」。諸佛菩薩在常寂光中,你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恆沙世界裡面一個眾生真正發善心學佛,諸佛護念,就怕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得不到加持。如果你是發的真心,哪有不照顧的道理?我們這一點真誠就有這點感應。

  所以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我在他會下住了十年,十年觀摩,他《內典講座》那個研究的小冊子,在講臺上怎麼表演,怎麼運用,這個他沒有辦法教,那是活的,所以這個要細心、長時間的觀摩,他怎麼運用。就像學兵法一樣,《孫子兵法》十三篇一個星期可以學完,可是你要指揮大軍作戰,你會一敗塗地。所以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那個不能教的,那是要你細心去觀摩,你要在講臺上去實習,時時刻刻改進,你到最後才能運用自如,真正是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我們沒開悟,沒開悟就求熟,熟能生巧,一定要熟透。所以「四無礙辯」裡頭「樂說」,喜歡說。喜歡說,喜歡聽,「聽」是觀摩,我們在這裡面吸取教訓,哪些地方人家講得好的,我們學習,記住;哪些地方覺得他有毛病的,我們要改進,你用這種態度去學習,無論什麼人講經,自始至終,你一定得利益。他講得好,你也得利益;講得壞,你也得利益,沒有不受利益的,真學到東西了。所以你不好學,不喜歡講,不喜歡聽,那就沒法子了,這樣的人最好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有這麼一條路能成就。他要不老實的話,那就決定不能成就,老實還是有成就。所以中人以上一定要好學,樂說,樂聽,喜歡聽,喜歡說,這樣就能夠開啟自己的智慧。因為你天天勸人,勸久了,這就講薰習,自自然然不知不覺的,自己的氣質就起了變化,習氣就會改掉。所以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努力。

  環境確實沒有善惡,什麼叫佛?什麼叫魔?你以清淨心對這個境界,境界就是佛境界;你以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面對這個境界,境界就是魔境界,佛也是魔。所以我們真誠、清淨、慈悲,魔也是佛,可見得魔與佛不在外面,在自己一念之間。去除魔障不要在外面去,在內心那個念頭轉過來,魔境界就轉成佛境界。所以經上講「降魔,定慧力」,定慧就把魔境轉變成佛境,這高明到極處。所以轉過來,無佛亦無魔,那就入不二法門,你就契入了。什麼時候無佛亦無魔就成功了,有佛有魔,你還沒入門,還在門外,這個門就是「三解脫門」。三解脫門,三門,那是明心見性的門,那是一真法界的門。沒入一真法界,你就在十法界,作菩薩、作佛也在十法界,沒入門。十法界裡面的佛是藏教佛跟通教佛,別教佛入門了。我提供這一點給你們做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嘉活佛舍利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